精准识别很重要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11月17日    来源:近报


  一条新闻听起来有点可笑:消费者鲁先生在杭州某手机专柜买了一部新手机,花了2450元钱,“销售人员跟我讲手机自拍效果很好,但后来我一自拍,开始是脸变形,昨天过来给我调色,调了之后,脸还是发白,就是和正常脸色不一样。”经检测,鲁先生所说的自拍过白是因为手机自带美颜效果。很多年轻的女士喜欢自拍,然而自拍照片发出去之前,一定要用软件“美颜”一下,让脸型更尖俏,让肤色更白嫩。带有美颜功能的手机,正是为这类女性量身打造的,针对性很强。但很显然,对于不爱自拍的男性而言,不但不实用,反而成了负担。
  11月9日,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法院利用微信朋友圈可以投放广告的功能,将首批19名“老赖”的信息,推送到三门峡市辖区十万名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内。这种曝光“老赖”的方式,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朋友圈推送,属于“精准曝光”,让曝光更具威慑力。对此,我不太同意。何谓精准曝光?“老赖”既不是明星,也不是公众人物,大部分人既不认识他们,更没有与他们有过任何交集,如果你手机上收到一堆陌生人的相关信息,你会对此感兴趣、特别留意吗?还是觉得形同无用的垃圾信息?所以,这实在算不上“精准曝光”。如果只是局限于亲戚朋友、生意伙伴等熟人范围内还差不多。
  据报道,在河北776名领导干部因懒政怠政、能力素质差、群众满意度低等原因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受到组织调整,实现了干部“既能上又能下”。让干部“既能上又能下”,当然是清洁官场的好事,但好事要真正做好,就要确保有实施细则作为保障。官员这么多,到底哪个是庸官?由谁来发现、认定庸官?按照什么流程来认定庸官?这都需要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当然是个好东西,但一定要真的精准,而不是徒有其名。       狄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