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英拉 泰国政治的“三岔口”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09月01日    来源:近报



  泰国最高法院定于当地时间8月25日就前总理英拉·西那瓦所涉大米收购案开庭裁决。
  然而,英拉当日未能出席关于大米收购案的宣判,不知去向,震惊泰国国内。
  有消息称,英拉可能已前往阿联酋迪拜,与她哥哥、泰国前总理他信会合。
  多数分析认为,英拉已经走上了和其兄、泰国前总理他信一样的自我流放的道路。然而,泰国警方称,没有任何英拉离境的记录,警方正密切跟踪相关进展。
  此案纠结于英拉2011年上台后推行的政府大米收购政策是否导致国家财政亏空以及滋生腐败。按控方提起的滥用职权等罪名,法院如数罪并罚,英拉最高可获刑10年。
  事实上,此案案情并不复杂,法院定夺也有法律文本可依。只是,此案的结局不仅涉及泰国的司法声誉,更关乎民情民意、政治走向、军政关系以及社会和解。
  针对英拉的宣判,成了泰国政治的三岔口。
  英拉这位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在泰国拥有大量的粉丝,其中,一些粉丝是继承于她的兄长、前总理他信,也有相当一部分粉丝是英拉2011年执政后靠一些政策吸引而来的。当年,英拉政府通过大米收购政策,同意在以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米农手中的大米,以刺激生产,加大出口。
  军方政变后,英拉时不时在公众露面,参与公益、宗教、社会等非政治活动,英拉的支持者则持续举行各种支持英拉。英拉实际上在支撑着他信时代“红衫军”的大旗。
审判未必是“司法的决断”
  大法官们很清楚,审判英拉,远比当年判处她哥哥他信要难得多。因为政治局势已更加复杂,社会矛盾已更加深刻。
  如果法院判英拉有罪并立即监禁,势必引发英拉支持者的不满,有可能导致“红衫军”的再次爆发和社会矛盾的再激化。泰国政治可能进入新的对抗与动荡。
  如果法院判英拉无罪,势必会引发军政府不满。在此情况下,军政府更难以放手举行民选,泰国政治将继续延续“军方背景”。
  如果法院判英拉有罪但缓期监禁,倒不失为一个缓兵之策,一方面给了英拉一个上诉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给了军方继续限制英拉行动自由的理由。
  自政变以来,军方一直以保护为由,对英拉的行动采取监控和限制。即便是举行选举,军方也可以自如地控制英拉一派,继续在未来政府中扶植自己的势力。
  另外,有许多泰国政治评论家都分析,军方特别希望英拉在牢狱之灾面前能夺命而逃,像她的兄长一样流亡海外。这对军方而言,也许是最好的裁决效果。
政变不只是“军方的专利”
  对泰国政治而言,政变虽然司空见惯,但在全球大背景下,政变给泰国带来的负面影响正越来越多。
  但在泰国政治中,还有一件利器,那就是司法。
  在近10年的政治斗争中,泰国司法机关的“三驾马车”——宪法法院、最高法院和行政法院几乎完全站在了他信的对立面。这是因为这些大法官们绝大多数是由王室枢密院和上议院指派产生。这就自然而然地使司法机关和军方站在了反他信的共同阵线上。
  近10年来,各法院参与的所有“政治裁决”,均以不利于他信集团的结局告终。
  如果说英拉还具有“煽动社会情绪”的能量,那么司法手段就是军政府牵在英拉脖子上的那根链条。军政府显然希望能保持对英拉的这种控制力,直到军政府组织选举之后。
一个时代的结束
  对泰国来说,英拉的离开或许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自2001年他信担任总理以来,在底层人民的支持下,这个家族已经出了他信、他信的妹夫颂猜,以及英拉三位总理,其间军方两次通过政变夺权。
  同时,他信集团代表的草根阶层和军政府代表的精英阶层之间的对立令泰国逐渐分裂,这是近年来泰国政局动荡的主要因素。
  分析人士认为,他信家族在泰国政坛遭受重创,而其领导的为泰党也将很难重现全面执政的局面。但另一方面,亲他信力量在泰国的政治影响力依然存在,亲他信和反他信力量相对立的格局仍将长时间持续。
和军政府达成秘密协议?
  泰国军政府上台后,泰国恢复了相对的平静,但军政府推行的政策多倾向于精英阶层。
  明年泰国计划进行民主大选,有分析称,尽管新宪法的出现让任何党派想要在下议院赢得多数席位都很艰难,但泰国政府内部民调显示为泰党很可能在议会下议院赢得多数席位。将英拉送进监狱比无罪判决或有罪判决但缓刑更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为泰党赢得多数席位。
  有海外媒体援引匿名消息称,英拉成功出逃很可能是因为她和军方达成了秘密协议,但军方对此予以否认。
据第一财经、据新华国际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