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二

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重点学“四书五经”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09月01日    来源:近报



  省教育厅公布将在中小学课堂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并于今年的秋季学期全面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这一举措使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三个学段全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省份。
  《传统文化》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主要选取“四书五经”等儒家文化经典,要求设置格言、章句、书目选读以及人物、故事理解等课程。
  “根据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学段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介绍,学校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日常化,可通过晨颂、暮读等方式,持续开展活动,“课时设置上,小学、初中教科书每年级一册,每学期16课时;高中教科书一二年级每年级一册,每学期18课时,共计4学分。”
  8月29日,记者联系到山师附中语文组组长马艳文。“课表还没有发下来,但可以确定每周有一节传统文化课,由语文老师任课。”
  马艳文说,学校还没开学,目前只确定了课程开展的基本框架,打算结合央视的《开学第一课》栏目作为引入,借鉴本校以往的校本课程经验,但具体安排还要等统一的教材发到老师手中以后再做研究。“学校往年的校本课程中开设过《论语》课,授课和考察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和完整,可以借鉴到传统文化课中。”
  马艳文介绍,按照《论语》课的模式,任课教师会将课程整体内容分为多个主题,连续几个课时串为一场主题活动,让学生用“看、读、写”三种基本形式对教材、传统文化读物、视频等材料进行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功利地当做一般知识来学习,而应该潜移默化地起到文化育人的效果,渗透到学生的个人生活中。”马艳文说,正因如此,传统文化课的考察形式也会比较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