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故事

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12月23日    来源:近报



  起霾了。窗外白蒙蒙一片。
  这样的场景,实在太熟悉不过了,熟悉到了麻木的程度。
  有人调侃说,这是第二十五个节气,立霾。很好笑吧?可是笑不出来。当笑话消解了问题的严肃性,何尝不是一种逃避,一种懦夫的行径。
  但这样的“天气”,除了躲避在室内似乎也别无选择。既然不适合外出,不如,来听几个故事吧——不管您听没听过,对主人公的选择认不认可。

柴静的故事:
母性驱动死磕雾霾

  “早上起来,我有时会看到女儿站在玻璃窗前用小手拍着,用这个方式告诉我她想出去玩。这一年我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为了回答将来她会问我的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来?我们怎么办?”

  2015年2月的最后一天,沉寂了一年的前央视主持人柴静通过互联网推出了《穹顶之下》,聚焦大众熟悉又陌生的雾霾问题。这是一段腊八节晚上录制于北京大兴的星光影视园的视频,两个小时里,柴静与台下五六百名听众分享了一年来对雾霾深度调查的结果。
  柴静女儿还未出生,就被诊断患有良性肿瘤,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
  所幸,手术非常成功。之后,柴静辞职,全心照顾孩子。过程中,她对雾霾的感受愈发强烈,“整个生活都被它影响了”。“这是我和雾霾的私人恩怨。”柴静说,“早上起来,我有时会看到女儿站在玻璃窗前用小手拍着,用这个方式告诉我她想出去玩。这一年我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为了回答将来她会问我的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来?我们怎么办?”
  有了这份情感驱动,母亲柴静,而非记者柴静,展开了这项年度调查。她做雾霾健康测试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拜访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前往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调查其背后的执法困境;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也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拍摄治污经验。
  对于共同生存的个体,她想一起为呼吸尽点力。“不耸动,也不回避,就是尽量说明白。”
  柴静用所掌握的权威信源,通过多媒体生动展现数据、图表,试图寻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调查的结果让不少网友触目惊心。她告诉人们,我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
  通过调研,她发现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也尝试揭示这几大问题背后的管理与执法困境。而从英美的治理经验可以看到,不走唯GDP道路,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产业结构都会随之改变,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我感觉环保与经济发展并无冲突。”柴静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环保不是负担,而是创新的来源,可以促进竞争,产生就业,拉动经济。
  国际治理污染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政府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力量。第二,政府不可或缺,必须通过制订政策,严格执法,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平,优胜劣汰。这两点都与我国当前改革的方向一致。”

 坚果兄弟的故事:
 走街串巷吸尘做雾霾砖

  这块雾霾砖如同一颗尘埃一样消失了,但对防霾治霾的话题一直热度未减,雾霾治理也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更不是写写段子吐吐槽发发牢骚就能解决的,更需要我们全民的参与和努力。

  从酷暑到寒冬,坚果兄弟推着240斤的工业吸尘器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吸雾霾和尘埃。由于吸尘器的体积和重量限制,坚果吸尘时不能搭乘公交和地铁,只能推着或背着这台接近他体重2倍的机器步行,在盛夏三十七八度的天气里,坚果坚持每天步行30公里吸霾。坚果说,我每天出去吸尘,是一个人吸,我在100天里面,就是一个空气清洁工,每天吸四个小时,大概1000个立方米的空气。
  坚果收集雾霾做砖的想法始于2013年,当年中国遭遇了严重的雾霾,有关北京雾霾天气恶化,PM2.5严重超标的报道一度甚嚣尘上,远在深圳的坚果也深受震动。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他就决定前往北京着手做一项有关环保的“尘埃计划”。尘埃计划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每天在大街小巷,推着吸尘器去吸空气里面的灰尘,吸100天。第二个部分就是把空气里面收集的灰尘做成一块砖,第三部分就是把砖放到建筑工地里。当时由于缺少启动资金,尘埃计划只好搁浅。后来,一位开餐馆的朋友友情赞助了坚果1.5万元,坚果第一件事情就是花了6800元买了一台工业吸尘器。
  2015年7月24日,吸尘器寄到了北京,这也是坚果的尘埃计划重新启动的第一天。这一天成了坚果兄弟在首都吸霾的的缩影,只要不下雨下雪,坚果都会在下午四点左右出发,平均每次吸尘四个小时,他每天尝试不同的路线,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尘埃计划是坚果兄弟对抗雾霾的行为艺术,他用这种极端而执着的方式,记录着首都人民的呼吸状态。
  在吸尘的过程中,坚果说他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最大的阻力反而是雾霾本身。他和他的吸尘器成了首都街头一道奇异的景观,时常有路人驻足观看,路人有的理解,也有的不理解,也有人说他是喷洒农药的,各种猜测,众说纷纭。坚果说:“走在大街上,然后会有人跟我说他家里有一个三居室,帮我吸一下多少钱,我当时还有点惊讶,后来开玩笑说,这是一个致富发财的机会呀。”
  全国第一块由PM2.5、PM10等空气污染物烧制的砖头诞生了,人们对这块砖的猎奇性远超过对雾霾本身的关注,甚至有媒体误读说这块五六斤重的砖的成分全部都是雾霾。坚果说:“我觉得最后,估计只有100克左右,就是全把它弹下来,然后铺上那个陶土,跟那个陶土混在一起做的一块砖。”其实在雾霾和尘埃还没有烧成砖之前,这块即将诞生的砖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甚至有人在微博给坚果留言说想高价买它。坚果最终用反商业的方式来结束了这块砖。2015年12月5日下午,这块万众瞩目的砖被坚果送到了一个北京四合院的施工现场。
  坚果兄弟的吸尘器被北京一家室内空气净化科技馆以6800元的原价收藏了。这块雾霾砖如同一颗尘埃一样消失了,但对防霾治霾的话题一直热度未减,大气污染是长期形成的,空气质量的改善也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不能单纯地靠等风来,雾霾治理也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更不是写写段子吐吐槽发发牢骚就能解决的,更需要我们全民的参与和努力。

几个白领的故事:
为躲雾霾移民国外

  媛自从生了孩子之后一改从前的低调朴素,突然就变得精明强悍了。女儿尚在襁褓中的时候就逼着先生考雅思,雾霾肆虐的时候,媛和先生开始办理新西兰的留学移民了。

  整日阴魂不散的雾霾摧垮了你我身边的人,他们在用任何可能的方式往外跑。华和先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果断办理技术移民新西兰,好在他俩都有在新西兰留学和工作的经历,所以办下来并不难。机票订好即刻起程,谁成想华的妈妈开始高烧不退,华赶紧把母亲送入医院,一进医院就报病危,急性肝炎,因为年龄大了再加上其它的老年慢性病,情况十分凶险,华这下也不敢走了,赶紧退了机票照看老人,这一照看就是一整年。直到华的母亲恢复得很不错了,华这才和先生赶紧奔赴新西兰买房子。目前华和先生生活在汉密尔顿,把他们买的大房子租出去三间卧室以补贴生活,暂时还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生存方式。还好,华两口子一直是坚定的丁克族,这下倒是减轻了很多生活压力。
  丽移民的故事与华的家庭很相似,都是技术移民,不同的是,他们两夫妇是丁宠一族。德国黑背串、雪纳瑞串、吉娃娃串,都是丽下班的时候在过街天桥底下从狗贩子那里买来的,但是三只血统相当不纯粹的狗狗被他们喂养得特别精神可爱。丽和先生之前都在外企做了多年的销售,早年间在北京上海等地购置了多处房产,所以此次移民也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基础。目前他俩带着三只小可爱生活在加拿大的多伦多。
  媛的移民出乎人的意料。她是个朴素的姑娘,她的生活哲学还停留在奶奶辈,尤其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观。她有重大活动的时候总跟别人借衣服,有人取笑她说你比我奶奶还会过呢,她反击说,这叫环保。都说女人有了孩子就会换一种人生,这话放在媛身上再合适不过。媛自从生了孩子之后一改从前的低调朴素,突然就变得精明强悍了。女儿尚在襁褓中的时候就逼着先生考雅思,雾霾肆虐的时候,媛和先生开始办理新西兰的留学移民了。他俩打算让媛的先生在新西兰留学,女儿在那边读幼儿园,她就做名副其实的陪读老婆、陪读妈妈。他们移民资金来自于出售了北京的一套一百四十多平方米的闲置公寓。
  美国《时代》周刊曾发文称,如今,中国巨富开始逃离以躲避雾霾,中国最富裕的人群正移居他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躲避糟糕的空气污染。
  上世纪70年代,(纽约)中央公园处于一片衰败,30年后,中央公园保护组织提供了中央公园6000万美元年度预算中的75%。中央公园的复兴表明民间富豪的重要性。他们为政府无法支持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城市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也解释了,为何空气污染赶跑中国富人会令人如此担忧。中国是否因雾霾而正在失去最重要的公民群体?
  一项民调给出明确证据,表明污染城市正在赶跑中国富人。2014年1月的一个报告称,64%的中国富人(财富值超过160万美元)要么已移民他国,要么正计划这样做。而在2012年,该比例为60%。这让人惊讶,已如此之高的比例还在继续增加。
  当然,许多富人仍选择留在浓雾笼罩的北京和其他污染严重的中国城市。这个增速最快经济体的机会让人难以拒绝。调查显示,中国人仍忠实地在国内投资。但空气污染问题短时间内不会好转,富人逃离的问题也同样如此。
综合澎湃新闻、《中国周刊》、《环球时报》、咸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