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书生不文弱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09月01日 来源:近报
古代君子,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文弱书生。为了应付治理国家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文武双全是对他们最起码的要求。六艺中的射箭,便是古代君子重要的“敲门砖”之一。
《左传》中有一句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才是国家的大事,祭祀为文事,礼乐之节,仪式制度,尽在于此。战争为武事,保家卫国,捍疆拓土,都离不开武力。因此,西周在教育上非常重视这一点。这便体现在“六艺”的“射”和“御”上。 虽然“六艺”之中,“礼”、“乐”的内容很多,但当时负责礼乐教育的太学在制度上与军事则有密切而直接的联系,这从人事制度上就可以看出来。太学学员被称为国子,在学习期间由专门负责军事的大司马负责的,即由大司马的属下“诸子”(专门执掌大学中与军事相关事务的人员)进行统领。 他们在学期间所应遵循的法规以及赏罚的方式,都是由诸子制定和管理的。一旦国家有战事,国子便要立刻御车戴甲,组成部队,集结完毕后,这个部队由大司马交给太子掌管。而且在重大的军事活动之前,按照制度规定,要在大学商议作战策略,即所谓的“受成”,战事取得胜利后,又要在大学举行释奠之礼,并行献俘之礼。由此可见,太学作为一个机构,它不仅负有教育之职责,还是军事基地,它的功能是综合的。 据中国社会科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