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背后的乞讨性质更值得关注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4月06日    来源:近报


  正方:是与时俱进
  王秀平:在以实物货币流行的时代,用碗就完全可以达到乞讨的目的,但在现代人们很少带钱的电子货币社会,如果依旧固守传统而不创新的话,就会被活活饿死。俗话也说“穷则思变,变则通。”人不知道变通就寸步难行,为了生存,为了活命,积极创造条件使用二维码乞讨,这是迟早要做的事,这二维码是救命的二维码,就像那个大碗一样,是必备的乞讨工具。
  左崇年:对于为生存乞讨,自带二维码实际上无可厚非,因为这也是他们的生存智慧。如今是移动支付时代,有心施舍者可能真的没有零钱,而扫扫二维码就可以解决这些尴尬事,也能满足真乞丐的生存需求,可谓“技术改变生活”。面对形形色色的乞讨,不看有无二维码,而应看乞讨的性质。二维码乞讨本无原罪,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关键是看用二维码乞讨的是不是职业乞丐。对“伪装者们”就应该零容忍,依法严厉打击。
反方:有“职业乞丐”嫌疑
  童其君:一张二维码背后潜在的智能手机、合法收银机构等高昂的“行乞成本”,这首先就让我觉得这行乞者应该不穷。如果是因为丧失劳动能力或遭遇天灾人祸生活无门而选择乞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确实应该施以援手;但如果将乞讨作为一种牟利手段,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身强力壮,不靠艰苦奋斗,而想借二维码乞讨来发财致富,这种“职业乞丐”,不仅没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反而会令人不齿。
  刘晓琳:乞讨者使用二维码乞讨,看起来很方便,也很符合现代人们的支付习惯,以前路遇乞讨者时,如果怀疑他们不是真正的乞丐,我们可以拿“没有零钱”做借口来拒绝,但现在,乞丐们也更加地与时俱进,会使“绝招”——要求你用二维码支付。这会更加透支爱心人士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同情心,会更加让人去怀疑行乞者是“职业乞丐”。从而导致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行乞者得不到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