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后南山来了“大管家”,未来发展引期待

不考GDP,考绿色发展

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09月30日    来源:近报


  济南市南部山区管委会驻地。 记者 李威言 摄
  办公楼正在装修。 记者 李威言 摄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宣传标语。 记者 李威言 摄
  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核定行政编制48名,其中:按照“人编同调”的原则,从历城区调剂25名(仍计入历城区行政编制总额),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剂5名,从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各调剂1名;另从市级机动行政编制中调剂10名。

聚焦  南山管委会
之 未来蓝图
  充分发挥南部山区管委会的职能和作用,强化对南部山区的综合管理协调能力,探索一条新型的跨乡镇行政管理优良机制,是关系到南部山区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参与南部山区管委会成立筹备工作的专家之一、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志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山管委会的成立,标志着南部山区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如今,南部山区管委会已成立月余。在整个南部山区的发展过程中,“大管家”到底要管哪些东西?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目前的工作进展如何?记者将为您揭开“大管家”的面纱。
□记者 刘振男 刘晓
建制现雏形 目前正处于过渡阶段
  9月18日,记者来到济南市南部山区管委会驻地——柳埠镇,这是由原来济南市历城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历城三职专”)改建的办公楼,门口悬挂着“济南市南部山区管委会”的牌匾,由于目前还处于装修改建阶段,并没有相关部门入驻。据门口保安介绍,目前在此仅设有两个办公室,真正装修完还需时日。
  随后,记者来到历城三职专校园内,并未发现已经开展工作的工作人员,询问正在施工的工人,表示“并不了解”。记者又联系到历城区政府相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目前还处于过渡阶段,相关部门人员还在调配充实当中,其他情况暂不清楚。
  由于南部山区管委会地处柳埠镇,记者又来到柳埠镇政府询问成立相关事宜,工作人员答复称,相关的人员编制已经完成,但交接还需要一个过程,等到办公楼彻底装修好,相关部门才能正式入驻并开展工作。
  据济南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发布的公告称,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核定行政编制48名,其中:按照“人编同调”的原则,从历城区调剂25名(仍计入历城区行政编制总额),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剂5名,从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各调剂1名;另从市级机动行政编制中调剂10名。
  南部山区管委会成立后,撤销市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公室下设的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指导处,职能移交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相应划转行政编制5名和处级、副处级领导职数各1名。历城区政府部门派驻仲宫、柳埠、西营镇区域内的市场监督管理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司法所、畜牧兽医站等派出机构按现状履行职责。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会同历城区政府、市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建立工作协调配合机制。

  1  【曾经】谁来都能管,谁也管不好
  在包括王志东在内的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成立南部山区管委会,是济南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决策。据了解,为保护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济南市多年来采取了“南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总体上看,南部山区仍存在私搭乱建、生态脆弱、发展滞后等问题。
  “首先,南部山区缺乏明确的功能定位,这就使得有关部门在保护与开发的工作思路之间长期摇摆不定,甚至相互冲突;同时,缺乏有创意的高水平总体规划,造成保护规划与开发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水利水源规划与建设建筑规划、风景区规划与旅游业规划以及林业规划等相互冲突和重叠。”王志东分析,目前南部山区发展面临着不少难题,但最关键的是缺乏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难以形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工作合力,变成了“谁来都能管,谁也管不好”。
  “一直以来,南部山区都是济南人小长假里的度假胜地,然而千篇一律的炖鸡、吃野菜,已经越来越难满足游客需求。一些当地居民也在迫切地寻找挣钱的路子,这与先前提倡的生态保护之间,也存在着天然的矛盾。”省城某乡村旅游专家以南部山区的门牙景区举例,该景区原本是“农家乐”发展的先行区,很多年前曾是济南人心中首屈一指的乡村度假游去处,可现在看来,该地区的旅游项目同质化非常严重,部分地区丢弃了不少的生活垃圾,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大下降。
  在8月份举行的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说,多年来,济南采取了“南控”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无序开发、乱搭乱建、生态脆弱等问题在南部山区仍然存在,面临着“控没控好、管没管好、老百姓也没富起来”的尴尬境地。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问题的关键就是管理体制机制的不顺,特别是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负责南部山区的保护。多头管理,导致‘多头不管’;‘群龙治水’,等于是‘无人治水’。”王文涛表示,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济南以问题为导向,决策成立南部山区管委会这样一个专门机构对南部山区进行管理。

  2  【如今】划定生态红线,不再考核GDP
  南部山区未来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红线内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造林绿化、退耕还林与水系整治,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保护的同时也有发展,未来相关部门将实施南部山区旅游景区提升工程,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养生、特色林果等产业,构建生态经济林系。
  2016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提出,南部山区将以保护为主,实行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而今,南山管委会成立,相关人士表示,一旦运转起来,在生态保护的同时,如何实现绿色发展,让南山居民富起来将是南山管委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来看,绿色发展或以旅游为突破口。”
  而南部山区发展考核方式的转变,也成了一时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市里已经决定,不再对南部山区管委会进行GDP考核,而是要考核其绿色发展。”王文涛表示,将对南山管委会和3镇考评突出绿色保护、绿色发展,不再考核GDP、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同时还要相应核减历城区的相关考核指标,引导南部山区将工作聚焦在生态保护上。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松绑GDP,对南山管委会来说提出了更高的执政要求。“松绑意味着更严的‘考核’。市委在不考核GDP的情况下,将更加注重对南部山区各项生态指标、百姓收入、社会管理水平等内容的考核,这意味着南部山区必须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发展高质量的生态产业。”
  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引进国际上生态保护规划方面的顶尖机构,以山体、河流水系、泉水重点渗漏带及泉水直接补给区四条红线划定形成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为底图,将国土、建设、环保、水利、林业、产业等规划融合在一起,形成多规合一的规划。
  “俺们不懂啥叫改革,但这里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保护起来是对的。”正在水库边忙活着卖烤玉米的大门牙村一村民说,自己在路边干了十来年小生意,最大的感受就是卫生条件越来越好了,“以前河里都是垃圾,现在都有人打扫了,水也越来越清了。”

  3 【未来】 突出保护适当开发
  南山管委会的成立,将着力把南部山区打造成为当地人民宜居宜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形成绿色生活、绿色产业、美丽乡村协同一体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打造济南市民和外地游客来南部山区文化旅游、休闲体验的综合功能区,发挥好文化、环境、经济、生态、社区发展的综合效益。”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志东王志东认为,南山管委会的成立,对南部山区保护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他建议,南山管委会首先应聘请高水平的策划与规划团队,做好准确的南部山区功能定位,尽快编制其总体规划和系列配套规划,包括重新审视过去做过的一些规划,进行一定程度的梳理整合与科学系统的调整。
  在此基础之上,突出保护优先的原则,建立进行适当开发利用的思路,统筹土地、建设、旅游、林业、交通、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种资源、产业和行政管理要素,形成整体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合作发展的大格局。
  那么南山管委会应该干些什么?在8月份召开的南部山区管委会成立大会上,王文涛连续多次强调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一理念。   在王文涛看来,想要做好南部山区的保护工作,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要做‘减法’,一个是要做‘加法’”。王文涛说,做“减法”,要聚焦“拆违”,组建综合的行政执法队伍和机构,开展集中执法,动真碰硬、强力攻坚,对违法违章建筑进行清理,而且还要在“拆违”后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
  “做‘加法’,主要是对南部山区的生态进行保护修复。”王文涛说,不能让老百姓守着青山绿水过清贫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