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时我军在战场上都吃什么?

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12月23日    来源:近报


  中越战争资料图

  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解放军多年来研制的野战食品全面上阵。尽管现在看来其花色品种相当单一,口味也不能多加恭维。
主角:761压缩干粮
  761压缩干粮是1976年研制成功并大规模装备部队的解放军第一代野战食品的骨干品种。以精制小麦粉、精制植物油、白砂糖、全脂奶粉、口服葡萄糖、精盐等为主要原料,经滚轧、烘烤、粉碎、压块后再进行密封。每小包两块,用羊皮纸包装加食用胶水粘接而成,净重250克,口味有葱油、芝麻、椰香等几种。
  761压缩干粮的口感因人而异,有人觉得奶香味十足,香甜可口;有人觉得干而无味,无法下咽;有人觉得非常油腻,不想再吃第二口。结果就是,761压缩干粮的口感成为了日后绵延多年的“罗生门”。共同的感觉也有:够硬,非常锻炼腮帮子,需要大量的水共食。特别是贮存期较长后,咬起来是满口碎末。
  761压缩干粮的优点是携带方便,不易腐坏,在野战环境下能够保障作战人员得到必要的热量补给。
  缺点是水分过低,食用时有难以下咽的感觉,如果再多喝点凉水,就很容易拉肚子。
  而且缺乏人体必要的维生素,长期食用会引发夜盲、口角炎等疾病。
  不管怎么说,在解放军后勤保障还很落后的当年,761压缩干粮对保障部队的连续作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
辅食:各种肉类罐头
  当年的辅食就是罐头,有午餐肉罐头、红烧猪肉罐头、酸辣菜罐头、豆腐罐头、糖水菠萝罐头、糖水桔子罐头等品种。
  上海梅林食品厂生产的午餐肉罐头可能很多人还记得,1970年代时可是稀罕的美食,要靠关系才能弄得到。在对越作战之前,很多官兵也难得品尝到午餐肉。
  其实这东西原料也就是猪肉、淀粉、植物蛋白、盐、香辛料、亚硝酸钠等。因为其口感鲜嫩,味道香醇,到现在也很受人欢迎,成为各种火锅的佐餐必备。不过因为罐头中添加了亚硝酸钠等防腐剂,多食对人体有害。
  军用午餐肉罐头以马口铁包装,撕掉所有商标,也没有厂家印记,是最受官兵们喜欢的肉罐头。这种罐头开战初期较少配发给一线部队,主要配发给了干部、技术兵种和伤员。到了作战后期,后勤运输线已经打通,才较多地送上了一线。
  红烧猪肉罐头足有1公斤重,铁皮包装,要用十字镐或刀片开启。开盖后但见上面白花花的厚厚一层油,参战官兵的普遍反应是立刻没了胃口。
  后来官兵们总结出了经验,先用火将红烧猪肉罐头加热一下,把油化开,味道就好多了。没有生火条件的就用泥沙或者腰带来回摩擦罐头铁皮至发热,使里面的冷油溶解,然后再吃。
  如果战区环境比较安定,可以找来些菜叶就着红烧肉炖一锅菜肉汤,一个罐头正好够一个班吃的,那味道是很美的。总的来说,红烧猪肉罐头虽不太受欢迎,但毕竟热量还是最高的,对补充体力很有帮助。
酸辣菜+水果罐头
  酸辣菜则能缓解一下大家的情绪。
  酸辣菜是腌制的大杂烩,黄瓜、雪菜、萝卜、白菜、青豆什么的都有,口感比较柴,缺油少料的,味道难以说是有多么好。不过还算有一些汁水,酸酸辣辣的,能起到开胃作用,配上压缩干粮能比较容易地送进肚去。
  此外,最受欢迎的便是水果罐头了。饥疲干渴之下,打开一筒糖水菠萝或糖水桔子,那清甜的汁水简直能流到人的心里去。
咸菜、盐巴
  为了弥补因长时间行军作战大量出汗而流失掉的体内盐分,官兵们要随身携带一定量的盐巴或咸菜头。可能的话,还要带上尽量多的大米,以便在能够生火的时候蒸饭煮粥。
  这样一来,每个单兵随身携带的压缩干粮、罐头、盐或咸菜头、大米等野战食品的重量就不轻了,再加上武器弹药和横背竖挂的其他装备,负重足有四五十斤,在越北这样的山岳丛林地带行军打仗,有时候还要紧急穿插,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1979之战最初的一星期打得很艰苦,穿插部队很多都中断了给养。官兵们因为轻装前进而扔掉了许多罐头,连碗筷也都扔掉了,只好一连多日凉水拌干粮,拉肚子也就成了平常事。
  当时官兵们随身携带的饮水早就喝光了,越南人还在井里和河里投毒,能补充上的水,只有河沟稻田里的水。接一水壶,再放两颗净水药片,喝起来是一股药味,难以下咽。可如果不放净水药片,说不定水壶里就会有一层牛屎和许多红红的小虫,那就更让人睹之闹心了。
  有的部队经常补充不上饮水,焦渴异常。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靳开来就是为了给部队砍点甘蔗来解渴才踩上了地雷,这正是真实历史的反映。
  随着战役的发展,中国军队控制了战场,打通了交通线,后方物资源源不断运上前线,这才保证了部队的后勤需要。
据水煮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