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第一次台海危机始末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07月07日    来源:近报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美国充分领教了新中国的力量。为封锁新中国,美国组织英、法、澳、菲等八国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又称“马尼拉条约”,对中国形成半月形包围圈。蒋介石为了获得美国军事力量的支持,实现反攻大陆的梦想,指示外交官员频繁游说美国朝野,促使美国与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但美国对此并不热心。美国政府的谈判立场很明确,只帮助国民党防御台湾和澎湖列岛,而金门、大陈等沿海岛屿则不在此范围内。美蒋双方在此后的谈判过程中讨价还价,反复扯皮。

  1 毛泽东:
从不攻击到逐个解放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陆续回国。战争期间,中苏军事同盟进一步加强。苏联向中国军队提供了现代化武器装备,大大加强了前线部队的实力。解放金门和台湾的问题重新提上议事日程。1953年底,军委作战部部长张震主持制订了“先打大陈、后取金门”的计划,得到彭德怀等军委首长的批准。
  蒋介石也在积极活动,希望美国帮助台湾协防他占据的东南沿海岛屿。1954年5月,他对来访的前美军中将范佛里特表示:“我控制下之大陆沿岸岛屿,计有三十余个。最主要者为大陈、马祖及金门三个地区。我望美至少将此三地区各岛之防卫,包括于第7舰队责任范围之内。”美国没有答应这个请求,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决议:“总统授权第7舰队部分舰只在对台湾海域进行例行巡逻时,可以对中国沿海的大陈岛进行友好访问,目的是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显示力量,阻止他们对这些岛屿发动攻击。”
  6月1日,舟山以南海面发现美舰活动,粟裕总参谋长向毛泽东报告:“……此显系美帝向我军进行挑衅……对当面之敌应严密注意监视,随时报告。如敌不向我炮击或轰炸,我军不得向其射击,以免引起冲突。如大陈岛的蒋军乘机向我守岛部队进攻,则应予以坚决回击。”次日毛泽东批示:“处理正确,不要先向美军开炮,只取守势,尽量避免冲突。”
  7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我们没有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提出这个任务,没有及时地根据这个任务在军事方面、外交方面和宣传方面采取必要措施和进行有效的工作,这是不妥当的,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提出这个任务,还不进行工作,那我们将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
  8月13日,军委确定军事斗争方针为“先打弱小之敌占沿海岛屿,打则必胜,逐岛攻击。从本年度起,到1957年逐步解放闽浙沿海岛屿。”
  由于对台斗争牵涉到美国,中共中央需要取得苏联方面的支持和帮助。7月28日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苏方对中国的决策表示支持。

2 蒋介石求美防御保护
  根据军委的部署,解放军准备从大陈和金门两个方向同时打击国民党军。9月3日,福建军区指挥厦门、莲河的4个122榴弹炮营、3个152榴弹炮营以及76野炮、150榴弹炮营和海军炮兵炮击金门。
  第一次炮击从9月3日14时10分开始,到16时停止,目标是国民党海军舰艇。共击沉、击伤国民党舰艇7艘,摧毁炮阵地9个。
  第二次炮击在9月22日17时15分开始,18时35分结束,目标是大、小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指挥部、军事设施和炮兵阵地。
  9月3日炮击金门,使国民党军感到震惊,两名美军顾问被打死,也震动了美国政府。美国刚结束朝鲜战争,不想再同新中国作战。艾森豪威尔总统表示,这是他执政最初18个月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而蒋介石则借此机会,加紧要求美国与他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9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台。蒋介石再次要求美国与他签约。基于冷战思维和反共立场,杜勒斯同意了。经过3个月激烈的讨价还价,双方就条约文本达成协议。国民党迫切希望美国协防金门、大陈,美国避免作此承诺,只同意将台湾、澎湖列岛列入条约范围。但为照顾台湾的面子,又加上了“经共同协议所决定的领土”。这句灵活的外交辞令,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蒋的愿望,也给美国留了很大余地。
3 三小时拿下一江山岛
  美国的敌对行动,引起了中国的极大愤慨。为了打击美蒋军事同盟,经过反复谋划和请示,中央军委指示以张爱萍为司令员的浙东前线指挥部,适时发起一江山岛登陆作战。
  一江山岛是大陈前沿的一个小岛,有国民党军千余人把守。夺取这个小岛,既可以检验我军联合登陆作战的能力,又可以取得一个前进阵地,直接威胁大陈本岛。
  1955年1月18日早晨,一江山岛海区风平浪静,是个难得的好天气。8时,空军轰炸机3个大队、强击机两个大队开始对一江山岛进行火力侦察。另一个轰炸机大队对大陈岛国民党军指挥部和炮兵阵地进行轰炸。8时25分,海航1师轰炸机群飞抵大陈上空。机上携带的重型炸弹,向敌指挥部、雷达设备、通信设施和炮兵阵地倾泻下去。第一波轰炸,切断了大陈守敌与台湾的通信联络。
  9时,海岸炮兵群万炮齐发,以排山倒海之势,打得一江山岛山崩地裂。在两小时的炮击中,先后进行了7次火力急袭,共发射12000多发炮弹。多门榴弹炮由于连续发射,炮筒打红,发生故障,可见炮击的激烈程度。国民党守军有的被炸死,有的被震晕,剩下的纷纷钻进地堡和地洞内,根本没有还击能力。
  火力准备之后,海军舰队出动,掩护登陆部队上岛。仅仅几个小时,陆军部队顺利在一江山岛登陆。解放军历史上首次三军协同登陆战役取得了胜利。此战规模虽然不大,但参战兵种多,战斗组织和协同动作复杂,是我军以往战斗中从未有过的。这是一次成功的、初具现代化登陆作战规模的战役。

4 毛泽东批示“不要贪小便宜”
  获悉解放军进攻一江山岛的消息,蒋介石迅速通过外交途径与美国政府联系。美国政府基于远东战略的考虑,不愿卷入中国沿海岛屿战争,避免与新中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1月19日上午,艾森豪威尔总统召集杜勒斯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讨论大陈岛局势,向台湾提出三点建议:一、鼓励国民党从大陈岛以及除金门以外的其他沿海岛屿撤退。二、美国将提供海、空掩护,以便撤退行动有序进行。三、美国将协助国民党防守金门。
  得知美国政府要求台湾从大陈撤退,蒋介石愤怒之极又无可奈何。21日他只得下令从大陈撤军。美国政府又作出姿态,表示在必要的时候将动用武装部队,以保卫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安全。
  在这个严峻时刻,如果任何一方坚决要打,大陈海域都将出现严重局面。但中、美、蒋三方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克制的态度。1月21日彭德怀主持临时军委会议,讨论浙东战局,认为下一步可打披山,然后攻南麂山岛。浙东前线三军部队乘着攻克一江山岛的高昂士气,积极准备攻打大陈岛。2月1日,海军司令部向军委请示使用海岸炮兵打击大陈之敌。2日毛泽东批示:“在蒋军撤退时,无论有无美(舰),均不向港口及靠近港口一带射击,即是说,让敌人安全撤走,不要贪这点小便宜。”于是,浙东前指撤销了继续攻击大陈之敌的计划。

5 蒋军撤离大陈岛
  2月6日,台湾“国防部”下令实施“金刚计划”,由中美联合执行大陈地区军民总撤退行动。为了执行这个计划,蒋经国2月2日来到大陈。他的任务是巡视大陈情况,安定人心。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他敢于来到战区,使国民党官兵感到了一丝安慰。他在大陈的街上看望民众,表示关怀,并在猫耳洞和士兵共度夜晚。
  7日,海上出现了美国军舰,大陈国民党军搭起浮桥,用登陆艇、舢板和机帆船接驳军人和民众上舰。8日上午,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蒋介石次子蒋纬国也率领台湾舰队到达大陈,指挥撤退。撤退基本完成后,2月10日早晨,蒋经国带领部分将领、美军顾问、记者和士兵,在山顶举行最后一次升旗仪式。
  美蒋联合组织大陈撤退期间,浙东前指一直密切监视。在头门山炮兵阵地,战士们可以看到海上庞大的美国军舰,美军飞机在海面上盘旋。大家头一次看到如此强大的美国舰队,心情难免紧张。按照军委严格掌握对美帝国主义的政策,既不主动惹是生非、又不示弱的自卫原则,各部队严阵以待,但一炮未放。发觉大陈敌人撤逃后,张爱萍司令员、王德参谋长命令部队分乘20艘船艇,在海军掩护下,于2月13日登陆大陈岛。
  大陈撤退后,国民党军在浙江沿海仅剩一个南麂山岛。虽然台湾方面建议将该岛与金门、马祖作为一个“岛群”来防御,但美国政府拒绝了蒋的要求。2月22日,华东空军轰炸南麂山岛。无奈之下,2月25日,国民党海军舰艇接应守岛的四千国民党军和两千民众撤离。26日,解放军登上南麂山岛。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6 “第一次台海危机”
的化解

  乘着浙东胜利的大好形势,粟裕总参谋长召集会议,研究华东沿海岛屿作战问题。5日,总参谋部向中央军委上报《关于攻打金门、马祖的设想》的报告。彭德怀同意先打马祖,请示中央。3月14日毛泽东批示:“马祖及其他任何岛屿敌人撤走时,我均应让其撤走,不要加以任何攻击或阻碍。”
  美蒋虽然成功组织了大陈撤退行动,但毕竟是一个失败的象征。美国政府也担心解放军会乘胜攻击金门、马祖,乃至台湾。杜勒斯访问东南亚,在同缅甸等国首脑会谈时,一再表明美国决心保卫台湾和澎湖,希望能将这一信息传达给毛泽东和周恩来。3月10日他向艾森豪威尔总统汇报时指出:“台湾海峡的形势,比我访问前所设想的严重得多。中国共产党人决意占领台湾,放弃金门、马祖不能中止这种决心。如果我们要保卫金门、马祖,我们将要使用原子武器。”
  美国公开的核威胁,引起毛泽东高度重视。3月21日到31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两次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准备应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今后帝国主义如果发动战争,很可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进行突然袭击。”华东军区和空军加强了空情监视,在有关空军基地增加进入一等战备的飞机数量,研究了以保卫上海为主的防空作战的战术与指挥问题。一时间,华东沿海地区再次进入战备状态。
  美国的介入使台海局势复杂化。中共中央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1955年4月,周恩来到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参加亚非会议。23日,他向各国记者发表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这是中国政府发给美国的一个信号。中国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时期,需要和平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美国虽然对中国进行封锁和禁运,但经过朝鲜战争的较量,也不敢贸然对中国大陆发动战争。美国政府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5月,杜勒斯在维也纳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会晤,建议苏联对中国共产党人施加影响,而美国对国民党人施加影响,大家同意不使用武力解决问题。
  8月1日,中美在华沙开始大使级会谈,美国政府终于坐下来,与新中国商谈两国关系中的具体问题了。被美国称为“第一次台海危机”的局面缓和下来。艾森豪威尔在这几个月中,领略了毛泽东的战术,感慨地说:“路途坎坷,要有忍耐的勇气啊!”
  在三方博弈中,唯一的输家是蒋介石。大陈岛的撤退不仅使国民党失去了反攻大陆的一个重要基地,也使他彻底丧失了东南沿海的战略主动权。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刘统系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