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与审美 一说审美,许多人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08月25日    来源:近报



  原生态与审美
  一说审美,许多人就觉得是阳春白雪、高大上的事物。其实不然,审美与现实的距离,并不是天上的云和地上的人那么遥远。通俗来讲,审美是相对于一叶障目来说的。只要你看事物分析问题时,别只看眼前;看得远一些、立体一些——那么,你的眼光就有了审美的意味。
  审美层次不一样,所欣赏和理解的境界就不同。在相互对接时,便会出现鸡同鸭讲的现象。前不久,跟着朋友去乐陵百枣纲目公司转悠,见会客厅前有个不小的池塘。但池中水有点浑浊,池塘边也无半棵水草。后来才知:原来公司领导让下属给池塘做做卫生。下属就想当然认为,做卫生讲究干净;所谓干净,就是寸草不生,只剩一片明亮耀眼的池水,所以把草都拔光了。很明显,领导与下属,在对池塘的审美方面,发生了分歧。该领导是读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他喜欢原生态的美。而下属却将“原生态”清理得根毛不剩。这让领导很无奈——人家焚琴煮鹤,出发点是好的。所以他只跟下属说了句:以前还能吃点野菜水菜,拔了以后就没得吃了。他没跟下属说:你去读读《诗经》。什么层次的人,说什么层次的话。你跟他说生态文明,跟他讲《诗经·蒹葭》;他会做出懵懂状——我干的活儿跟这玩意儿有关系吗?所以,“诗向会人吟”,还是相当有道理的。
  说到生态文明,想起一文友。他说,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其内容是老人猎鱼,其高潮是老人与鲨鱼搏斗;所以,题目改成《老人猎鱼》或《老人与大鱼的搏斗》,不是更贴切吗?乍听似乎很在理,但过后一想,这样一改,没有天海茫茫的底色,人之孤独的意境与勇敢的硬汉精神,便少了些来自大自然的生气与底蕴。所以,还是叫《老人与海》好。这样,让人明白:人是大自然的一员,并非如孙悟空般,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顾城有首诗《远和近》:“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诗歌创作于特殊年代,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和淡漠。现在看来,却仍有几分凛冽的现实意义。现在的人,都成了网友或路人,不只是看人时很远;就是“看云”时,也显得很遥远了。
  其实,我们所犯的许多错误,就在于此:只看到眼前的人或事,看不到身后将来以及远方的大背景。         据《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