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为便血,容易被误诊为痔疮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4月27日    来源:近报



45岁左右高发 多因“吃得太好”
  记者 刘一梦

  根据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癌症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第三大恶性肿瘤,尤其在大城市中,随着现代人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摄入的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全国平均每1.5分钟就有1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癌。这种被称为“富贵病”的癌症,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喜欢吃“红肉”,培根、香肠等加工肉制品的人群,平时更得引起重视。
  专家介绍:
  刘波,副主任医师,普外科学博士,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胃肠外一科副主任。山东省医学会普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专业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肛肠病分会微侵袭外科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免疫学会消化免疫分会委员。
  擅长胃、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治,胃肠道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及消化内镜下治疗,外科急腹症的诊断治疗,腹壁疝的手术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全天。
  直肠癌和结肠癌统称为结直肠癌,也叫做大肠癌,在我国发病率位列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病死率为第五位。“结直肠癌好发年龄在45岁左右,有年轻化的趋势,以直肠、乙状结部位的发病最为多见。”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胃肠外一科副主任刘波介绍,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男女比例约为2:1。    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与遗传因素有关,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有遗传背景,5%-6%的患者可确诊为遗传性结直肠癌。
  除遗传因素外,被称为“富贵病”的结直肠癌有着较为普遍的发病因素。“目前国内外研究一般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着密切关系,‘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是发病的高危因素。”刘波介绍,“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指的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这种饮食结构的人肠道内缺乏纤维素,肠道蠕动缓慢,延长了食物滞留时间,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过久,被身体吸收后,也就更加容易诱发结直肠癌。
  大便潜血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中晚期临床表现,非常容易被误诊为痔疮,且结直肠癌早期症状非常隐匿,没有典型症状,所以漏诊率也很高。”刘波介绍,因为直肠距离肛门较近,其附近供血丰富,一旦长了肿瘤组织易破溃出血,但现实中就有不少直肠癌便血患者,早期一直被当作痔疮进行治疗。
  “痔疮的出血是鲜红色的,伴随着肛门局部疼痛、肛裂等症状,直肠癌的出血可能会含有一些坏死的组织并且混杂着白色的黏液,如果出现这类情况,要去医院进行肠镜检查、肛门指检及肿瘤标记物的检查才能进行确诊,医生的诊断水平也对疾病诊断有较大的影响。”刘波强调,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都是在出现大便潜血症状时被确诊的,而这时候已经算是中期了,所以当出现大便潜血的症状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诊断治疗,不要轻易认为是痔疮。
  直肠癌不仅容易误诊,由于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所以还极易被漏诊。专家介绍,早期的结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肚子胀、肚子不舒服、消化不良的症状,或者伴有轻度的腹部隐痛,而这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大便习惯、性状的改变。一方面,在大便习惯上,由原本的一天一次变成一天3次以上或出现排便次数增多、腹泻或便秘、排便困难以及便秘和腹泻两者交替的情况都要引起注意,因为由于肿瘤对肠道的刺激或者堵塞肠腔、浸润肠管都会引起这类变化。
  另一方面大便出现含水量、粗细等形态的变化也需要警惕。“如果大便习惯或形态持续一周发生异常,就必须要进行正规的医疗诊治。”刘波说。

由肠息肉进化而来,早期发现治愈率达90%
  结直肠癌并不是突然发生的疾病,它的发生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刘波介绍,结直肠癌分为四个阶段,I期、II期肿瘤局限于大肠内,没有转移,这属于早期;III期患者伴有淋巴结的转移,就属于中期了,而到了IV期患者伴有肝、肺、骨等远处转移,就属于比较棘手的中晚期了。
  “基本所有的结直肠癌都是从息肉发展起来的,经历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长、癌变这几个过程,通常持续2-3年的时间,早发现和晚发现在治愈上完全是两码事儿。”刘波说,通常小息肉长到0.2公分就可以被清晰检查出来,直接采用肠镜微创手术进行切除就可以。专家介绍,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就是通常认为的治愈率为65%。在I期和II期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0%,而III期为67%,IV期大约为15%。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结直肠癌至关重要。
  怎样才能在早期发现结肠癌呢?刘波说,进行定期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早期处理的重要方式,具体高危人群和筛查建议见图表。
  “因为肠镜是有创检查,所以许多人非常惧怕,而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无痛肠镜已经非常普遍了,通过静脉注射麻药的方式,可以缓解检查的不适感,美国也正是通过推行肠镜检查,及时切除患者的息肉,从而降低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刘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