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世界杯”为何如此热闹?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09月30日 来源:近报
由于参会的各国政要人数众多,联合国大会被称为“外交世界杯”,而一般性辩论又是联大会议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各国发言机会均等 根据联合国《宪章》,只提到“每一会员国在大会的代表不得超过5人”,并未明确规定参会代表的具体身份。 但通常情况下,参加联大一般性辩论的大多都是各国重量级政要。以中国为例,十八大以来的4次联大一般性辩论中,2013年和2014年都是外交部长王毅,去年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亮相,今年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美国总统奥巴马则连续8次登上一般性辩论的讲台。 对于小国家来说,联大更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在一般性辩论上,联合国各会员国都有平等讨论国际问题的机会。各国代表均可利用这一平台展示自己,表达自身关心和关切的问题,阐明立场和观点,发出呼吁和倡议。也因此,各国领导人都不愿意错过这个重要的亮相机会。 为便于讨论,每年联大一般性辩论通常设有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改造我们的世界”。在一般性辩论期间,并无对代表们发言时间的强制性限制,但为了给所有会员国平等表达的机会,联大建议所有发言者把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但经常有人“一不小心”就发言超时了。1960年,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的演讲持续了四个半小时,创造了最长演讲纪录。 发言顺序有讲究 一般性辩论中,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大主席会首先发言,然后各会员国代表轮流发言。在所有会员国中,巴西代表一直是第一个发言。这是为什么?原来联大成立时,由于当时参会的各国代表没人愿意第一个发言,于是各国商定,第一个发言的以后发言“首发”资格都归该国所有。巴西总统当时自告奋勇第一个发言,于是以后每年一般性辩论都由巴西总统第一个发言。 作为联大东道主,美国代表永远是第二位登场。有意思的是,本该第二个发言的奥巴马因迟到,发言顺序从第二改为第三。 其余会员国代表的发言顺序则会综合考虑各国出席代表的级别、地域平衡等因素来确定。 据《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