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针对大使的恐袭特别多

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12月30日    来源:近报


  俄罗斯驻土耳其的大使安德烈·卡尔洛夫被枪杀的事件造成的极为恶劣的国际影响,俄罗斯大使和叙利亚军事行动完全没有关系,为何要受到这“池鱼之殃”呢?
大使是所属国家的象征
  大使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驻扎在所在国。在所在国的大使馆相当于“本国领土上的外国领土”,而大使本人更是被视为这个国家形象的代表。大使除了负责维护与所在国的外交关系之外,还需要负责在所在国宣传本国的形象。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达,大使也非常接地气的使用上大使馆的网站来宣传本国。
  例如2013年朝鲜不顾全世界的反对,利用弹道导弹从事发射活动后,美国立刻在所有驻外大使馆的网站上发表了声明,声讨朝鲜利用弹道导弹违反了其国际义务。由于此事关系到身家性命,日本也紧随其后,在大使馆网站扬言对朝鲜实施军事制裁。
  可见大使的职责不仅仅只是承担外交活动,另一个重要的认为就是在所在国宣传本国形象。大使不仅对所在国政府。同时还要对所在国人民表达本国的政治诉求和外交诉求。这样就诞生了一个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那就是大使不仅仅是个人了,其还是所在国一个实体化的象征。
文明落后的国家
袭击大使馆是家常便饭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是人类自中世纪就有了准则。不过说的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事实上历史中不止杀死使者,更有甚者,为了表达羞辱,特地把使者的耳鼻割下送回去的事例,也比比皆是。到了近代这么野蛮的事情开始减少,西方各国带头将外交活动文明化。不过,在一些文明世界的边缘,由于各种原因,尚未近代化,结果就出现了清军伙同义和团杀死德国大使柯林德和攻击使馆这样的闹剧。
  彼时,柯林德的悲剧并非清国军民偶然的义愤行为,而是清朝顽固派已经打定主意的结果。在徐桐之的奏章中,更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在华的外国人。徐氏之折称:“外洋已干众怒,亟宜顺民心以锄非种”,“请旨通饬各直省督抚,飞札各府州县,自此决裂之后,无论何省何地,见有洋人在境,径听百姓歼除,以伸积愤,则上报君国,下保身家,不至再为洋人鱼肉。”
  虽然这份奏折稍微晚于案发,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大头兵敢于在大街上枪杀一国公使,显然不是一个士兵血气上涌,凭借个人胆色做得出来的。这种奏折中所透露出来的思想,和当时弥漫社会的戾气,才是悲剧的源头。
  结果每个中国人都替这个愚昧之举付了一两银子的罚款。可以看出这是列强一种“惩罚”“野蛮行径”的举措,赔款数额远胜于以往任何一次战败。而据德国方面记载,德国与其他西方列强与清廷交涉议和时,更是把柯林德事件反反复复拿出来说事。除了带有极强烈惩罚性质的赔款外,列强还要求满清政府为柯林德建立纪念碑。而事实上这位德国外交官虽然枉死,但是其人品却不咋地,素有“胡作非为,横行霸道”的恶名,但碑文中却要称其“秉性和平”,可见屈辱之深。
二战后由国家主导的
袭击几乎消失

  雅尔塔体系建立后,世界进入了冷战阶段,虽然看上去岌岌可危,但是毕竟没有发生过世界级别的大战了。在此背景下由国家发起的、有意识的针对大使和大使馆的攻击基本消失。不过被民粹引导的各种极端团体和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势力,依旧视“敌对国家的象征”为眼中钉。
  1979年阿道夫·达布斯被任命为美国驻阿富汗大使。1979年2月14日,在穆斯林极端分子首次攻击美国驻伊朗德黑兰大使馆的同一天,达布斯在上午9点之前到了美国大使馆。这时候四个武装分子劫持了他的雪佛兰轿车。有些目击者声称,这些人中有人穿的是阿富汗警察制服。在酒店,据说绑架者要求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释放三名囚犯。
  但阿富汗警察无视这些请求谈判,并根据苏联军官的意见,他们发起了攻击。阿富汗人使用的武器和防弹夹克也是由苏联提供的。当时在场的有多名苏联官员,包括克格勃安全局长,阿富汗警察的首席苏联顾问和苏联大使馆的第二任秘书。结果达布斯被击中头部身亡,犯罪分子则战死两人,其余两人被捕。
  美国卡特政府对大使的谋杀和阿富汗政府的行为表示“愤怒”,并开始与阿富汗脱离接触,而且对阿富汗政权反对派表示同情。这一事件也加速了美阿关系的下降,使美国对其政策进行了“根本性重新评估”。为了应对达布斯大使之死,美国更是将计划的1500万美元对阿富汗人道主义援助减半,并取消所有计划的军事援助25万美元。
  现在也能理解为何事发之后,土耳其和俄罗斯都全力避免事态恶化,并宣称现在不是“1914年萨拉热窝”了。因为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大使一旦出事,代表的就不是他个人了。  据凤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