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为啥管街道叫胡同从史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1月19日    来源:近报


  北方为啥管街道叫胡同

  从史籍中看,光是对“胡同”这个词的写法从元朝到清朝就有:衖通、火弄、火疃、火巷、火衖、胡洞、衙衕、衚衕等。著名语言学家张清常教授在《胡同及其他》一书中,专门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胡同”这个词进行了分析,指出胡同这个双音词的种种写法,是借字表音。
  关于胡同这个词的来历,旧日有三种解释:一为“方言”;二为“弄”或“巷”的缓言,是“巷”的反切;三为《说文》衕字的衍化。然而三种说法均不圆满。张先生假设胡同是个借词。蒙古语、突厥语、维吾尔语、鄂温克语、女真语、满语等“水井”,大致是huto这样的音,被汉语吸收,到了明清大量使用,使胡同原义(有水井处)转为街巷,并被看作是汉语本身的词了。
  已故北京史研究会会员曹尔驷先生在《北京胡同丛谈》一文中曾谈道,“胡同”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元曲,如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的词句。还有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曹先生曾设想胡同是“浩特”的音转,因“浩特”最早是居民聚落之意,后来发展为城镇。
  有位在中国多年的日本人多田贞一,1944年写了本《北京地名志》。他说:胡同正写是衚衕,相当于小通路、横街、小巷等。它是从蒙古语来的。在内蒙古,比村稍大的部落就叫胡同。据内蒙古来的人说,锡林郭勒地方的包,五六个集在一起,就称为胡同。
  关于胡同,还有一种解释为“火疃”,金末元初,蒙古人开始兴建元大都,当时城内居民的住房都是按片分开,中间辟有通道,这种通道在蒙古语中的读音为“火疃”。后来北京人便逐渐读成了“胡同”。
  既然胡同是可以等同于街巷的城市建筑布局的专用名词,为何不干脆称其为街呢?原来元朝所建的大都当时对大街、小街和胡同是有具体宽度标准的。当时规定大街宽24步(约合37.2米),小街宽12步(约合18.6米),胡同宽6步(约合9.3米)。但这一规定,随着朝代的更替,到明朝和清朝也就不那么严格了。明朝废弃了元朝的一些大面积建筑群后,原址上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小胡同。清朝又废弃了明朝的一些衙署、府第、仓场,这些地方也自然形成了一些不规则的胡同。
据《北京的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