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受”双方互不知情,充分保护捐献者的尊严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1月19日    来源:近报


  器官的获取是在捐献者去世之后才实施的,即去世在先、获取在后,而捐献过程就是进行一例正常的手术。器官获取后,对手术刀口实施严格的缝合包扎。”王炜说。
  当医生进行评估、判定捐献者进入待捐状态后,捐献者家属代表(执行人)填写登记表,捐献者的父母、配偶、成年子女等直系亲属均应签字确认,而只有在判定捐献者死亡后,器官捐献手术才可开始。从确认签字到判定死亡再到恢复仪容,整个捐献过程都会在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进行。
  “捐献服务电话是24小时的,其中,角膜捐献和遗体捐献可以在公民逝世后由家属当场决定,而器官的活性时间较短,需要在公民去世后较短时间内就进行捐献手术,所以公民必须在生前就明确意愿,提前联系好医疗单位。”周蔚介绍,眼角膜需要在6小时之内摘取,约20分钟就可以完成手术,在医院或家中都可进行,遗体捐献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
  “角膜的捐献和器官的捐献都会进行遗容的恢复,而遗体的捐献是不归还遗体的。红十字会在山东福寿园遗体捐献纪念广场设立了专门的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纪念碑,可以作为捐献者家属进行追思缅怀的场所。”周蔚说。
  捐献后的器官能否给指定人使用?移植后使用情况如何了解?按照国际惯例,在器官移植捐献中,供受双方的信息实行双盲原则,移植器官的使用和反馈由移植医院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告知,捐献后的器官由器官捐献分配网进行统一分配。
  遗体、角膜捐献者的近亲属或者捐献执行人有权向登记机构查询使用情况,接受查询的单位会予以答复。
  此外,若亲属进行了角膜捐献后,家中出现受捐需求时,受捐者在一定程度上、相同条件下可以享受角膜移植优先权。另外,登记捐献的志愿者也会在相关接受单位享受绿色通道以及义诊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