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叶正大的专业破解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1月26日    来源:近报


2 顾逸之的调查分析
1 新华社的原始报道
  四八”空难发生在1946年4月8日,但由于失事地点偏离前往延安的既定航线,再加上当时交通不便和通讯落后,第二天在黑茶山发现失事飞机残骸和遇难人员遗体遗物后,经过当地中共区委实地勘察和晋绥分局确认无误,直到4月11日才将飞机失事的确切消息上报延安。
  中共中央在得知这一噩耗后,当天便通过新华社宣布: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同志,“在本月八日乘美机由重庆飞延安途中,因飞机迷失道路,于下午二时左右在晋西北兴县东南八十里的黑茶山遇雾,撞山焚毁,当即全遇难”。这一简短的公开报道,将空难原因归结为“飞机迷失道路”,遇雾撞山焚毁。至于为什么会迷失道路,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不过飞机遇雾撞山焚毁,应属天气原因。

  四八”空难发生后,时任晋绥公安总局局长谭政文及其机要秘书兼机要股长顾逸之,即于4月10日赶赴飞机失事现场,负责寻找、收集、辨认和保护烈士遗体,同时仔细清理所有现场遗物,并具体调查飞机失事原因。随后,4月18日,谭政文和顾逸之又受中共晋绥分局派遣,作为护灵专员乘飞机亲自护送烈士遗体回延安,并向中共中央专门汇报空难调查情况。为此,顾逸之不但详细绘制了空难现场的示意图,还根据对空难现场的调查和当地群众的问询,专门撰写了一份给中共中央的书面报告。
  1998年初,作为当年“四八”空难现场的重要见证人,80岁的顾逸之老人亲笔撰写了一篇宝贵的回忆文章《对“四八”坠机事件的回忆》,其中专门有节“对飞机失事调查分析”的内容,回顾了当年在给中共中央的书面报告中所作的三点分析:第一,“飞机确实是撞在黑茶山上失事的,不是在空中爆炸而坠毁的”。因为飞机撞在黑茶山侧峰巨石上的痕迹非常明显,是在撞山后才爆炸起火焚毁的。第二,“从4月8日当天黑茶山地区天气情况的调查结果看,那天飞机飞到黑茶山时,天上云雾很浓,山上下雪,山下下雨,驾驶人员很可能是在这种浓云密布、雨雪交加的天气中,因能见度太差,看不清山川地貌而撞山失事的”。如果飞机再飞得高一些,就不会撞在巨石上了。第三,“从对飞机出事现场的反复搜查结果来看,一直没有发现有人为制造爆炸的可疑迹象”。至于是否可能由于飞机出现机械故障而失控撞山焚毁,顾逸之的报告没有提及。综合以上三点分析,在当时飞机没有黑匣子,也缺乏有效技术手段对失事飞机主要部件进行分析和鉴定的情况下,只能根据上述判断将飞机失事原因归结为恶劣天气所致,从而得出了“在浓雾中撞山失事”的结论。
  不过,顾逸之在回忆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当时,这架美军飞机曾中途在西安机场降落加油,稍事休息后又起飞来延安的。本来,“西安到延安是一直向北飞行的,为什么竟飞到东北方向来了,甚至到黄河以东黑茶山来了呢?”对于飞机偏离航向的原因,顾逸之一直没弄清楚,也无法作出令人信服的具体分析。但他在回忆中提到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听谭政文局长讲,那份飞机“迷失方向”的电报稿。这令顾逸之更加难以理解:“当时西安北上沿途及延安的天气并不坏,美方机长又是佩戴有飞虎臂章的老练的飞行员”,怎么可能会“迷失方向”呢?这在顾逸之心中一直“存疑”。

3 周恩来的分析判断
  周恩来对“四八”烈士的遇难极为痛心,曾在4月19日重庆各界举行的追悼会上痛哭失声。同一天,他还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悼念文章指出:“二十多年来,成千成万的战友和同志,在共同奋斗中牺牲了,但没有一次像你们死得这样突然,这样意外。突然的袭击,意外的牺牲,使我们更加感觉到这真是无可补偿的损失!”这次空难不但使周恩来深感“意外”,也使其对空难原因产生怀疑。
  据叶挺长子叶正大在2003年7月撰文回忆:1951年6月,他和二弟叶正明在从苏联回国参观学习期间,特地到中南海周恩来家中拜访。在吃午饭的时候,周恩来与他们谈到当年“四八”空难的情况,明确否定了过去说飞机是在浓雾中撞山失事的结论:“今天我可以告诉你们,肯定是有人做了手脚。机上的乘客全是我们的人,其中还有我们党的王若飞、秦邦宪、邓发那样的重要负责同志,当然还有你们的父亲叶挺同志。国民党关了他五年,被放出的第二天就给党中央写报告要加入共党,这就触犯了蒋介石。蒋介石是什么人,我跟他打交道已有好长时间了,可以说对他的个性我基本了解。这个人排除政敌无所不用其极。他利用特务在飞机仪表上做点手脚很容易。当时延安只下点小雨,飞机已到延安上空,我们已听到飞机的声音了,为什么一转眼就飞向黑茶山?这不是国民党特务做了手脚又是什么?!”显然,周恩来对飞机飞行途中“迷失方向”也感到奇怪,并根据自己对蒋介石的了解,断定飞机迷航的原因是国民党特务做了手脚,属于人祸而非天灾。
  但是,周恩来在1951年讲这番话的时候,仍然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是国民党特务干的。不过,这次空难事件后,我们向国民党政府和军调处提出一个要求:以后凡是我党中央委员和高级将领坐你们的飞机,一定要有一位国民党的将军陪同。
  叶正大作为一位为中国航空事业服务几十年的飞机设计专家,在将周恩来关于“四八”空难的谈话内容公之于世的同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从航空技术的角度对当年飞机中途“迷失方向”的“不解之谜”进行破解,具体分析了国民党特务所做的“手脚”。
  叶正大根据“四八”烈士的遇难经过和顾逸之所做的调查分析,作出三条“事实”推断:第一,飞机从重庆出发,到西安稍事停留加油后,再次起飞至延安西南30公里的甘泉地区时,“一切飞行和地面无线电联系正常”,“正在准备着陆之前,国民党特务做了手脚的措施起作用了”,使飞机不是飞向延安,而是飞到了黄河以东的黑茶山。第二,黑茶山海拔只有2000多公尺,“飞机可以飞6000多公尺高,而飞机在2000多公尺撞山,显然经过国民党特务做了手脚后,飞机的高度表失灵了”。第三,在烈士遗物中发现了一份关于飞机“迷失方向”的电报稿,“这就是说飞机承认已迷航,地面指挥也知道了飞机已迷航向”。叶正大根据以上三个“事实”推断,作出如下分析:“国民党特务在西安飞机稍停加油时,用简单的定时破坏装置装到飞机的磁罗盘和压力高度表线路上,当飞机飞向延安到达甘泉地区后,磁罗盘和高度表同时失灵,致使飞机迷失了航向和高度。”
  从飞机设计的专业角度讲,叶正大无疑是这方面的航空专家,他的上述分析和判断是有一定道理和科学依据的,但仍没有找到当年周恩来提出的关于国民党特务做“手脚”的真凭实据,只是将周恩来的判断进一步具体化为国民党特务用“定时破坏装置”破坏了飞机的磁罗盘和高度表,致使飞机迷失航向和高度而撞山失事。在缺乏令人信服的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这种观点仍然属于一种主观分析和判断,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商榷的。

5 杜吉堂的惊人爆料
  在叶正大的上述回忆和分析“四八空难”原因的文章公开发表三年后,也是2006年“四八空难”发生60年之际,包括官方的《新华每日电讯》在内许多报刊和网站都转载了一篇回忆,据说是一个隐居台湾半个多世纪的国民党军统特务杜吉堂在临终前主动爆料,承认自己当年奉命制造了那起震惊中外的“四八空难”事件。
  根据杜吉堂的爆料,当时国民党军统安插在空军中的眼线、时任国民党空军调度科科长王平,在得知有多位中共重要领导人物将乘飞机由重庆飞往延安后,立即报告了国民党军统当局。军统头目随即找到时任中美特别合作所特工队长杜吉堂,让他负责执行这次暗杀行动。杜吉堂知道此次行动事关重大,便召集手下几个特务骨干,秘密商量具体行动方案。
  其中有个略懂飞机构造原理的特务“献策”:只要破坏飞机的飞行仪表,使飞机迷航后自然坠落,便不易被人觉察。杜吉堂认为此计甚妙,遂通过王平安排一个略懂机修业务的特务杨耀武混入飞机检修队伍,趁机在飞机的磁罗盘和高度表背面放置了磁铁。结果,在飞机飞往延安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磁铁的强烈干扰,飞机的导航系统和高度表相继失灵,致使飞机迷失航向和高度,飞到了雨雪交加的黑茶山地区,最终在浓雾中撞山焚毁,酿成了机毁人亡的惨剧。

6 秦铁的调查质疑
  杜吉堂的惊人爆料公开后,引起了叶正大的高度关注,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父亲遇难的真相问题,而且为自己此前的分析判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为此,叶正大利用到北京治病的机会,与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的后人约到一起,说“四八空难”过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水落石出,军统特务在死前告诉媒体,是他们干的!秦邦宪之子秦铁感觉这件事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建议还是做一番调查。
  为此,秦铁等人专门找到当时刊载杜吉堂爆料消息的《新华每日电讯》报社核实情况,却被告知该消息不是新华社发的,因为2006年是“四八”烈士遇难60周年,又适逢叶挺诞辰110周年,所以才在4月8日这一天转发了这条消息。随后,秦铁等人又去查找消息的原始出处,但都没找到。此外,秦铁等人还设法查找“杜吉堂”这个关键证人,但都是查无此人。这使秦铁对杜吉堂的上述爆料产生怀疑,认为爆料文章漏洞百出,根本不可信:如当时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人由重庆飞赴延安的消息都是公开的,所谓国民党军统特务刺探到这一重要情报,纯属“无稽之谈”;此外,秦铁还认为,当时驾驶C-47式飞机的是美军“飞虎队”成员,国民党特务恐怕没有胆量连美国人一起加害!那么,杜吉堂的爆料文章由何而来?恐怕不能排除人为造假的可能。
  其实,在杜吉堂爆料之前,秦铁已于2005年专门重访过飞机失事地黑茶山,向当年参与寻找和搜集失事飞机残骸和烈士遗体遗物的民兵队长张根儿进行仔细调查。秦铁在调查中还得知,飞机失事后的4月11日,晋绥军区政治部曾派裴周玉前来调查失事原因。当时一致认为,因为延安天气不好,飞机难以降落,只好返航西安。但由于能见度很低,飞机的导航设备又较差,结果在返航途中迷失方向,误入黑茶山地区。为了寻找地面目标,不得不降低飞行高度,从而导致飞机在浓雾中撞山失事。综合2005年和2006年两次调查的结果,秦铁认为,“四八”空难应该是一场“意外”事件。
  70多年过去了,由于缺乏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四八”空难发生的原因至今仍然扑朔迷离。    据《百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