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上海:商行和当铺串通坑人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09月30日 来源:近报
上世纪个三四十年代,由于日子难过,人们不得不把物品送往典当铺,靠一点“当金”勉强度日,嗅觉灵敏的商人们很快便嗅出了其中的“商机”:花几个钱,将那些当票收买过来,让此票与物主永远脱离关系,再转手出卖,不就可以大赚一笔了么!于是,一些商家——上有堂堂首饰店、金器铺,下至旧货店、纸烟摊等,甚至连普通住家也纷纷挂出“代客赎当”的招牌,据调查统计:整个上海滩,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这类“商行”,竟达5800多家。
有位记者先生,受朋友之托,要买一只手表,于是,便从某“代客赎当”处买了一张他们收下的当票,票面上写的是只“双骑马十五钻长方形手表”,当价12块大洋,当票要售10块大洋。经过讨价还价,当票降为8块成交。记者心中暗想,以20块钱买一只价值五六十块钱的手表,还是挺合算的,交款后便拿着当票,兴冲冲地去找票面上标明的那家典当行。 费了好一番周折,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弄堂里找到了那家当铺:弄堂口睡满了乞丐,弄堂里的水泥路面也损坏了不少,所谓“当铺”也是由住家改成,只在紧闭的门上漆了一个黑色的“當”字。叩开大门,记者将当票递给了柜台后面的伙计,只见那伙计将算盘滴滴答答地拨了好一阵,才抬起头来说:“利息3块钱,存寄费1块钱……”额外交了钱不说,那块长方形的手表,表壳的四周已经生了不少黄锈,表面的玻璃还有条裂纹,表带也旧得几乎快要折断了。记者见表停了,就打开后面的表壳,糟糕的是,表壳一开,里面藏着的零乱的小螺丝、小轮齿、小铜块等,倒翻了一地,只有那断了的发条,像小蛇一样拖在外面,一端还钉在轮齿上,不住地摇晃、抖动。许多小零件都嵌进裂坏的路缝里,再难收拾起来。 倒霉的记者站在路边轻声叹息:理想中漂亮的“双骑马十五钻长方形手表”,只剩下一个生满了黄锈的躯壳——朋友的事情没办成,还损失了不少钱……后来,记者终于了解到:这些出卖当票的“商行”,往往和典当铺串通起来,专门拿坏了的东西、破了的衣服来坑人、骗人;更有甚者,还印了许多假当票,到各处出卖。至于上当受骗者有多少,还真是难以统计。 这个故事出自徐迟等人所著的《上海众生相》,此书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在上海出版。彼时彼刻,处于沦陷区的上海普罗大众,除了受日寇、汉奸的迫害、欺凌外,还要时时提防随处可见、几乎无孔不入的骗子,其生存之艰难、生活之痛苦,亦可窥一斑。 据《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