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友:用“诚品”关怀世界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07月28日    来源:近报


  7月18日21时31分,台湾诚品书店创办人董事长吴清友先生因心脏旧疾辞世,享年67岁。从1988年第一次心脏病发开始,这个让他经历过三次“几乎快没命”手术的病痛,恰恰是诚品书店创办的初衷——探索生命的何去何从。
  因病痛在死亡线上挣扎过3次的吴清友确信,“生命应在事业之上,心念应在能力之上”。在诚品走投无路时,他用这句话自我安慰过,“所有这些困惑,都为你在人生上的遭遇让你对生命有新的发现。”
  “可以告慰的是,吴先生与他一手创立的诚品,在时光长河里,给一些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创造了阅读的美好,给他们提供了心灵休整的机会,它治愈过一些人的创伤,陪伴过一些人的成长,也成为一些人相遇的密码……” 
开一间浪漫的书店
  吴清友生于台南小渔村,吴清友有九个兄弟姐妹,在五个男孩中排名第四。
  吴父年轻的时候,是乡中难得的人才,曾经免费教导贫童识字。后来,吴父开始务农,拥有大片农田和鱼塘,为人心善的他,经常在大旱之时开自家水给邻里用。
  父亲对吴清友的影响非常大,诚品书店也正是吴父所题,“诚”是家训,正如吴清友先生所言:财富有时尽,唯有诚终生不尽。
  年少时的吴清友是长辈心中聪明的孩子,但是吴清友却说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坏孩子,青年时期因为打架被约谈的问题学生,朋友说,吴清友只是比较讲义气,看到朋友被欺负,就忍不住出手相助。
  之后,为了收敛吴清友的心性,吴父在其寒暑假的时候,都会要求他到佛寺静修打禅,有了一段时间这样的经历,热血的少年日渐有了稳定的心性。
  由于罹患先天性心脏扩大症,吴清友不必当兵。所以,从台北毕业后,他便进入诚建公司,成为一名基层业务员。他聪明善开拓创新,深受老板的赏识,之后,老板考虑去别的地方发展定居,于是把公司卖给了时年31岁的吴清友,由此,吴接下诚建的全部股权,成为了诚建的董事长。拥有营业佳绩的诚建日后占据了台湾大型观光饭店80%的餐厨设备市场。
  1988年,因为一场几乎致命的心脏手术,吴清友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在病榻中,吴对家人说:“我从诚建尝到赚钱的滋味,但我吃一样,穿一样,生活没有改变,有钱不会使我比较快乐,我不害怕死亡,但是怕死后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
  他开始学习观照自己的内心。他说,这种感觉就是仿佛“自己觉得心灵有缺口,心灵会不安,或者说是心灵在漂泊”。
  当初他在阳明山买了块地准备盖房子时,一位风水师傅告诉他:吴先生,你要赚钱,你的房子要朝南;如果你要身体健康,你的房子要朝北;但是,假如你希望累积生命的一点智慧,那你的房子要朝东。
  “我真的是朝东,今天还是朝东!”吴先生讲述这段故事时,不是没有感触的。但他的语调很平静。
  “对于我而言,是对美的一种追求。”他说,这种对美的追求,正是他内心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那个时候作这样的转变,仅仅基于他的一个浪漫念头:希望台湾有一间浪漫的书店。在1989年,吴清友创办了“诚品书店”。
“诚品不盈利,我就不换车”
  “诚品赔了15年!”提起这段亏本往事,吴清友很直率。
  一个广为传诵的段子是,诚品经营数年才盈利,吴清友的车也过了数年才更换,“因为我那时候发誓,诚品不盈利,我就不换车。”
  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在生活富足的情况下,开始寻找精神的寄托,这也正好成就了出版行业,诚品第一家店首月营业额只有60万新台币。隔年吴清友进行了第二次心脏手术,并开了第二家诚品书店,坚持“连锁不复制”的原则,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店面的装修设计,并于1997年左右大举扩张店面,加上之前的亏损,由此种下了亏欠的祸因。 
  这家在当时算新概念系的书店,色系沉稳、优雅,不同于传统书店的沉闷、死板,不乏匠心独具的人文细节,但最初被定义为“人文艺术小型专业书店”,让人替它的市场竞争力忧心。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称谓?因为诚品在成立之初,虽然给公众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购书环境,但因其书籍过于偏向进口书及外文杂志,以当时台湾的消费水平,这完全是走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这个新面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狠狠教育了。
  因为没有外部资金的支持,内部又很难消化亏损,于是吴开始募资,期间出手相助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因为长期的不见起色,多数的人还是选择了放弃,虽然如今我们能够如何云淡风轻地去谈论它,但是,对于当时吴清友来说,经营诚品是孤注一掷的行为,之所以能够坚持,是因为吴清友明白,如果诚品败了,台湾的书店产业也就完了。
  秉持着自己的信念,吴始终没有放弃这个“赔钱货”,他一家一家地筹资,磨破嘴皮子来解释自己的想法,店铺慢慢地铺开了,图书的品种也越发齐全,他赢得了股东的支持,在诚品走投无路之时,这些好友们陆续入资25亿新台币,并同时进行企业整顿。
  在亏损了几乎15年(其中有两年有微幅获利)的情形下,他依然主张创业时专卖艺术与建筑书籍的目标,并规划出有别于同业的经营模式,使诚品书店在台湾有相当的不可替代性与知名度。
“诚品”不只是一家书店
  1995年,诚品有了不小的转机。为了扩店及租约问题,诚品好不容易争取到原地不远处的新光大楼现址,搬迁之日,诚品发起一场“今夜不打烊”的创意,引来意料之外的热烈反响,从那一夜起,敦南诚品店就成了全台湾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并延续至今。
  在吴清友的坚持下,诚品书店一间间在台湾开起来。至2001年,诚品展店已达四十余家。
  2006年元旦,诚品信义旗舰店高调开在被称为台北曼哈顿的信义计划区,一共8层。这家靠近台北101大楼的诚品旗舰店,占地7500坪,馆区均有阅读用的桌椅。
  用吴清友的话说,他对诚品信义店的定位是,“不只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个阅读的博物馆”。他的企图心,不言而喻。
  “诚品总认为自己树立的是一个心灵高不可攀的、希望用经济生命分享众生的价值,来鼓励我们所有的同仁,因为我们都想,希望诚品成为一个心灵的港口,我们不能把诚品当作是一个书籍的买卖,而是安顿读者、客人,安顿人的一种心情,同时诚品也不把一般接触诚品的人当作是商业思维的顾客,我们是把他当成一个人,这个人跟我们有缘,愿意跟我们结缘”,吴清友先生坚持,要给纷繁的台湾一个与众不同的“场所”。
  诚品书店虽经受了各种困难,但在吴清友的领导下,都一一挺了过来。之后,诚品书店受到各种文人、艺术家的敬重,及许多媒体报导,2011年总计有1.2亿人次到访台湾诚品,远远超过台湾人口总数。如今的诚品书店早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人们形容它是天堂,是一个城市通往美好的出口。
家与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
  吴清友认为,他理想中,希望诚品能成为家与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他甚至充满诗意地说,“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祥和的空间里面,看到都市人最可爱的表情,最亲切的眼神,最温暖的关怀,最优雅的风情。”他的语言体系充满某种文艺感,这在他的演讲里也有体现。
  现在,吴先生走了。可以告慰的是,吴先生与他一手创立的诚品,在时光长河里,给一些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创造了阅读的美好,给他们提供了心灵休整的机会,它治愈过一些人的创伤,陪伴过一些人的成长,也成为一些人相遇的密码……阅读提升的精神格局,这些温暖的印记,以及这些在人生路上的不可复制的经历,都弥足珍贵。
  当我们在被房价、职场等种种现实追赶得仓皇四顾、畏首畏尾时,当我们因为伤痛、不公而泪流满面时,当我们历经悲喜、希望与同伴分享时,在一座城市,如果还有这样的空间可以驻足,这是幸事。
据《南方人物周刊》、《三联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