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油少盐,爱吃鸡蛋和豆腐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10月27日    来源:近报


作息规律、辛勤劳作,也得会“发脾气”
遗传对长寿贡献三成 百岁老人个儿不高
  长寿基因是老人长寿的先天优势。”山东大学健康老龄与长寿研究中心主任高希宝教授介绍,根据2012年数据,山东省长寿之乡285名百岁老人中167位有家族长寿史,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以平邑县为例,2012年84位百岁老人中,家族亲人年龄达到80-90的有41位,占比48.8%。”
  尽管基因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但实际上,基因对人寿命的影响不足30%。“拥有长寿基因也不一定长寿,长寿基因的作用需要在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体现。”高希宝说,长寿基因起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没有长寿基因的百岁老人也有很多,“放眼全世界的长寿老人,能达到90岁以上高寿的主要还是得益于后天的生活习惯。”
  有趣的是,在对长寿之乡的研究中发现,头胎出生的百岁老人占总人数的三成多,“也就是说,头胎出生的寿命最长,第二胎其次。最早评选为长寿之乡的单县,70%以上的百岁老人是第一、二胎出生的。”高希宝说。
  此外,研究发现山东百岁老人多数身材较为矮小。长寿之乡单县、城阳、乳山和平邑的285名百岁老人中,男性平均身高为166.8cm,平均体重为56.1kg;女性平均身高为154.7cm,平均体重为46.2kg。

  除了这些先天因素,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等因素,同样是影响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这些生活习惯看似非常简单,但其实要全部做到并坚持数十年非常不容易,”高希宝说,“单规律作息这一条,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就做不到。”
  调查发现,长寿之乡里大部分老人都作息规律,甚至很多老人仍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着古老而自然的生活习性。单县、城阳、乳山和平邑四个长寿之乡中,平均有66.5%的百岁老人干农活到70岁,41.4%干农活到80岁,甚至有21.2%的百岁老人干农活到90岁。“这些百岁老人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教育,一辈子辛勤劳动,反而健康长寿。”高希宝说。
  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心态、性格特征也确实是长寿的重要原因。但这并不是说老人要“脾气好”才有益健康。平均有七成的百岁老人性格开朗、外向,这是长寿的必备条件。“长寿之乡的百岁老人中只有四成属于脾气平缓型,六成脾气比较急躁。但其实脾气急躁不是指暴躁、易怒,而是老人善于发泄心中的烦恼,心里‘不装事’。这么一来,压力小了,自然健康。”高希宝说。
  其实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就一句话,返璞归真,回归简单生活。”高希宝说,不仅是生活习惯如此,饮食也一样。由于生活简单,绝大部分的百岁老人三餐都定时定量,荤素有度,咸淡适宜,不挑食偏食,每顿八分饱;主食以谷类、薯类及其制品为主,蛋类、蔬菜水果及畜禽肉类为辅。
  “百岁老人饮食上很重要的一点是少油少盐,不吃反季节食物。”高希宝说,长寿之乡的百岁老人绝大多数居住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养殖条件的便利,摄入蛋类食物较多,而相对较贵的奶及奶制品、鱼虾贝类和蔬菜水果类较少,更难以吃到反季节食物,饮食更加贴近纯天然。整体来看,老人们摄入的能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都在建议范围内,能够维持日常活动。
  “在枣庄的长寿之乡山亭、金乡等地,许多百岁老人爱吃枣,爱吃豆腐、喝豆奶粉等豆制品。枣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对保肝护肝有一定功效;豆腐高蛋白、低脂肪,长期食用能降血脂和胆固醇。还有很多老人爱喝鸡蛋茶,这种吃法能让鸡蛋中的蛋白质得到充分吸收。”高希宝介绍。
  通过对百岁老人的膳食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微量元素方面,百岁老人的饮食中维生素E以及硒、铜、锰、磷、铁等矿物质的摄入量在国家推荐摄入量标准范围内较高,而钠摄入量较低。“但在非长寿地区,人们的微量元素摄入往往超过标准量很多,反而对健康无益。”  高希宝说,现在都在积极推广“少吃盐、吃低钠盐”的理念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受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限制,百岁老人们普遍容易缺钙,易患骨质疏松,“如果能够增加维C、维D及钙的相对摄入量,百岁老人的生活质量可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