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商贾如何出奇招赚大钱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11月24日    来源:近报



  当代经营奇才经常横空出世引发众人围观艳羡,其实,在民国时期也有不少草根经营奇才,他们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推出一个个经营奇招,赢得了商战的胜利。

  王宽诚“收废纸”
  暴富王宽诚曾创造了购买废港币发大财的传奇。王宽诚少年时曾在纸行当过学徒,后来,他去了上海,开始时经营面粉业,然后逐步涉足到口岸贸易、金融及轻工业,很快致富,到了1937年的时候,他在上海已经开设了自己的维大华行,显赫一时。
  抗战爆发后,王宽诚被迫将事业的重心转往香港。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后,驻港日军强迫市民使用“军用票”,停止使用香港汇丰银行发行的钞票,港币顿时形如废纸。
  机遇是给有心人的最好礼物。手上握有一些港币的王宽诚就问一个英国商人,将来日军战败,英国人收回香港后,汇丰之前发行的钞票是否还能流通。那个英国人肯定地说:“英国人最讲信誉,汇丰钞票,到时十足兑现,毫无疑问。”王宽诚对这个英国人的回答深以为然,立即委托他人借口为一家纸厂采购造纸原料,秘密收购港币。
  日本投降后,汇丰很快恢复了营业,之前发行的港币,自然恢复流通,而库存的现钞竟一时不够供应,新钞又来不及印刷。此时,王宽诚将这几年按废纸价收购的巨额港币乘机出手,收购了大量物资。汇丰银行得知王宽诚手里存有大量的港币,就以股票换取了他手上的一部分港币,并请他做了董事和行政负责人。这一来王宽诚不仅成了富豪,而且一举进入汇丰银行领导层,这是创历史的记录。
“曹大把”的烂西瓜理论
  湖北武昌清末民初著名的曹祥泰商号,它的创始人是曹南山。曹南山幼年时家境贫困,只读过两年私塾。他的父亲早逝,他十三岁就担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多亏左右邻居帮助,凑了点本钱,教他炒熟蚕豆,提篮上街零卖,赚点钱养家。
  那时,买炒蚕豆的多是家庭妇女和小孩,曹南山为了讨好她们,凡是买他蚕豆的人,他总是抓一大把,数量比别的小贩多,生意也就比别的小贩好,久而久之,人们都叫他“曹大把”。多卖必然多赚,曹南山逐渐有了积累。
  1912年的六七月间,来武昌的西瓜船一只接一只,但是逢上了阴雨连天,西瓜竟无人要。卖主怕瓜放久了会烂掉,因为急于脱手,所以要价极低,几乎等于白送。当时,曹南山认为久雨必晴,晴后必热,热后必能卖出好价钱。于是,他只花了几串钱,就买进了两船西瓜。没过几天,果然放晴,天气一下子变得酷热。西瓜由几个钱一斤,涨成几十钱、百多钱一斤,就这一次他就赚了四百多串钱。
  从这些买卖中,曹南山悟到了两条道理:一是要从长远着想,讲信用,薄利多销;二是测准市场需求,组织货源,并以销定进,盘活资金。就这样,曹南山依此经营之道,抓住时机,陆续把经营项目扩大到杂货、铁器、糟坊、米店等多种项目,并办了工厂,还开了钱庄,曹祥泰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据《财经界·管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