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抓住观众情绪的电影就有市场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1月26日    来源:近报


  通过猫眼专业版app提供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最近的两部现象级影片《芳华》和《前任3》在观众结构上颇为相似,都是二三四线观众占据了主流。
  三四线观众占比的增高或许只能说明,占据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三四线居民越来越多地开始走进电影院,但这和审美取向无法建立起直接的相关联系。对于《前任3》的态度对立或许并不存在于“精英观众”和“草根观众”、一线城市观众和三四线城市观众这样简单粗暴的划分中。所谓的“审美隔阂”确实存在,但是并非由地域和受教育程度区别开来,而是以一种更微妙的方式存在着。
  臆想中存在于《前任3》和其他电影之间的审美门槛也许并不存在。《前任3》能成功,首先就是因为它给了观众一个最直接的走进电影院的理由:或者是因为喜欢主演,或者是因为喜欢主题曲,或者干脆是想借着“前任”的话题哭一场自己的前任,甚至是随便挑一部讨论度高的电影打发时间……
  但把观众拉进电影院还不够,在票房大赛里,全程高速飞奔的选手可遇而不可求,像《前任3》这样稳定输出的中长跑型选手远比爆发力强、持久力差的院线几日游型选手赢面更大。
  《前任3》成功最重要的一点:通过挑动观众情绪,维护住了前期口碑。只要上映前几天没有一片倒的骂声,随着热度的发酵票房自然可以持续增长。
  对比一下《前任3》和去年年度票房冠军《战狼2》的豆瓣评分就可以发现,这两部票房黑马都是“D”型评分,即打5星满分和1星差评的观众少,大部分评分都集中在中间部分。
  作为消费品的商业电影,只要能满足观众某一方面的需求就已经足够了。不必苛求每部电影都有艺术上的突破,就像不用要求每部电影节获奖影片都能成为年度票房冠军一样。就让凯撒的归凯撒,罗马的归罗马。让每种电影的受众都能在影院找到自己想看的电影。   李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