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与杨康:环境造就人

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09月16日    来源:近报


  孔鲤,武侠小说研究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完颜洪烈兄弟到大漠时,相比于蒙古人的豪爽,我们就很容易看出金国人尤其是完颜洪烈的“精明”,有这么“精明”的老爹,加上素来疼爱杨康,杨康的性情自然不言而喻。

  谈古论金
  环境会影响一个人。郭靖和杨康之差异,其实在书中早埋下伏笔。杨康不是主角,他的童年更多还是用了侧面描写,郭靖则不然——他刚出世便有了描写:“月光下只见这孩子浓眉大眼,啼声洪亮,面目依稀是亡夫的模样。”而这个“亡夫”的样子在全书第一章中已用“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八字来形容,这也是郭靖的模样;再后来郭靖的资质也不是很好:“这孩子学话甚慢,有点儿呆头呆脑,直到四岁时才会说话。”
  在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情况下,金庸写了他拜哲别为师的故事,有几个目的:一是引入铁木真,直接让郭靖接触故事发展的核心,不拖泥带水;二是通过一件事勾出郭靖的性格,郭靖说:“妈妈说的,须得帮助客人,不可要客人的东西。”
  这话仅三句,说了母亲教了这个少年两样做人的基本准则:一是要对他人友好,要帮助他人;二是帮助别人要不求回报。这两样对后来郭靖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他的各种各样的奇遇有着“主角光环”的作用,但是他对世界的这种善意的看法却是根本上的、本质上的。
  然后我们看杨康,看似杨康小王爷的环境应该更好,但如果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那么很快就知道为什么彼此差异如此巨大了。
  郭靖刚出生时,李萍就对他说:“你爹爹是山东好汉,你也该当说山东话才是。只可惜我跟你爹爹时日太短,没学会他的卷舌头说话,无法教你。”相比于李萍在郭靖刚出生时就告诉他真相,包惜弱是在最后杨铁心出现时才告诉杨康的,她说:“孩子,你不知道,那也怪你不得,这便是你亲生爹爹当年所用的铁枪。”而在这之前,杨康还一直以为“爹爹是大金国赵王的便是”。
  正如前文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完颜洪烈兄弟到大漠时,相比于蒙古人的豪爽,我们就很容易看出金国人的“精明”,有这么“精明”的老爹,加上完颜洪烈素来疼爱杨康,杨康的性情自然不言而喻。
  “萍”在水面漂浮,却不落下;“惜弱”有柔软仁爱之心,却不能坚定。也许,我们从他们母亲的名字上面,就可以看出他们所受的教育的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