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

飞禽器物知多少

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09月16日    来源:近报



  中华文明历来讲究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对自然的深刻领悟使得中华文明中充斥着各种自然的痕迹。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到深入生活的文化寓意,处处都展现着自然的魅力,飞禽样式的器物与纹饰便是自然界实物演化出的符号。
  飞禽,是古人的简单定义,并没有一个科学划分的动物种类。可以在天空中飞起来的动物,对古人来说都叫做飞禽,它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异形态、独特结构和高超的本领。很多动物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卓越能力让我们惊讶和艳羡。
  不同样式的飞禽器物以及飞禽纹特征及演变体现了中国文明不同阶段的独特文化内涵,每一种飞禽器物的产生都与流行于当时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有密切的关系。绝顶聪明的古人模拟飞禽异兽的形状,并赋予其不同属性,祈盼它们以超自然的法力给天地间的人事带来福祉。
  如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飞禽类玉雕,其中玉鸮最为突出。鸮在上古时被认为是通神的动物,仰韶文化有陶鸮尊,商代有铜鸮尊,把祭器做成鸮的形状,就是期望借助鸮来通神。
  在古代,利用飞禽的象征之意来表达美好祝愿的器物无所不在,如马未都收藏的纹饰华美、做工考究的文物,便是一件用以表达古人祈盼的器物,那么究竟这件器物的功能是什么?而器物运用飞禽中什么动物来表达美好寓意?
特别提示:敬请关注广西卫视本周六21:40《收藏马未都》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