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禁止武官坐轿子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01月13日    来源:近报



  万历野获编·勋戚》卷五载:明代“武臣贵至上公,无得乘轿。即上马,不许用橙杌。”清朝以骑射取天下,对此项制度的继承便是顺理成章的事。顺治入关后,从王公贵族、八旗官员到汉族官员,骑马者多,乘轿者少,所以对于官员坐轿之事,并未给予特别的关注。
弃马乘轿者渐多
  康熙以后,承平日久,官员中享乐之风渐盛。不仅王公贵族,而且旗籍官员、汉族中的武职将帅多有弃马乘轿者。此种现象在康熙时即已引起当朝注意,雍正、乾隆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旗员与武职官员不准乘坐轿子的规制。康熙二十七年,曾下令将一名坐轿开赴作战前线的武职官员免职。雍正四年九月,出台了武职官员不准坐轿的规定:“近闻副参游守等官。竟有坐轿并不乘马者,习赡养惰,莫此为甚,且身为武臣而以乘马为劳,与职守大相违背,何以训练兵丁。嗣后副参游守等官概不许坐轿,以长怠惰之习。倘有不遵,该督抚提镇即行指名题参。”雍正六年出台规定:凡副将及其以下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官,如不乘马,“擅自违制乘轿者,革职”。
不准乘轿成定制
  乾隆五年,针对汉族武职官员多有乘坐轿子的情况,重申了雍正时期的规定。乾隆十四年,进一步强调外放为官的旗籍文武官员,60岁以下者,一概不得坐轿。
  乾隆十五年,细化了满洲籍文职大臣禁止坐轿的规矩。规定所有旗籍文职大臣,除60岁以上,身体的确不好者,一律禁止坐轿。除辈分高于皇帝和年纪很大的以外。
  有趣的是,乾隆帝多次发布禁止乘轿的上谕后,有的官员以为皇上是反感坐轿,于是改为坐车,乾隆帝不得不再次发布上谕,反复说明不许坐轿的意思:叫你们不坐轿,不是说你们没资格坐轿子,也不是你们不应该坐轿子,而是要你们保持“娴习武艺”,不要把满洲人的传统全都丢光了。
  清朝对于违制乘轿的官员进行惩治,早在定制以前就已开始。但因“特许”,并未贯彻到底。
  如,乾隆五十八年上谕:“向来武臣无乘轿之例,海兰察在军前效力多年,腿有宿疾,着格外施恩,赏令乘轿。”
  除这种特许或例外,一般官员感觉乘轿是一种尊荣,遂出现效仿者。而光绪时,湖广总督张之洞为整饬营伍,参劾宜昌镇总兵傅廷臣、郧阳镇总兵邓正峰“公然乘轿,毫无顾忌。旧制新章,一概置之不理”。但到了处罚时,只不过是“请旨将其摘去顶戴,拔去花翎”而已。
据清朝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