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百万买“神药” 九旬老人陷迷局

专家提醒:要相信医生相信科学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03月10日    来源:近报


  记者 刘振男

  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从兜里拿出千把块钱消费并不容易。然而,保健品却似乎成了一个特例,很多不法商家采取各种伎俩大肆推销,骗取老年人钱财。一方面是屡被曝光的保健品欺诈案例,另一方面则是居高不下的保健品消费纠纷。维权意识差、保存证据能力不足,使得老年人频频中招,保健品行业也成为老年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案例
  老人买保健品上瘾
15年花费近百万元
  如果不是因病情加重几度入院,95岁的山东老人李伟民似乎还不愿意承认,自己每天固定服用的二十几粒保健品并非“良药”。
  这位老红军、曾在国务院某部委当过处长的老干部坦言,自己是在得了脑血栓后,才开始迷信保健品的。他家里有一间屋子,柜子里、窗台上、角落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保健品盒子,整个房间满满当当,根本无从下脚。每天,他都用一张皱巴巴的“保健品用量表”,提醒自己按时服用那些神奇的保健品药丸。自2003年至今,李伟民共购买了196种保健品,花费近百万元。
  老人对保健品的痴迷加剧了与子女之间的矛盾。老人的小儿子无奈地告诉记者,几乎每次劝老人都会引起一场“家庭战争”。“有时候劝他,他装听不见,说多了就开始骂人。说我们做儿女的不孝顺,看中的是他的家产。”
  李伟民也觉得很委屈,因为保健品的事儿,儿女没少“批斗”他,这让他觉得特别没面子。但是当那些一口一个“干爹”的推销电话打过来,他又忍不住掏出了钱包。
  其实,在面对这些花花绿绿的保健品时,李伟民心里也有些“矛盾”。一方面,他承认自己有些“病急乱投医”,买过的近二百种保健品几乎没有效果;另一方面,经常在家“一言堂”的他又坚持认为,买保健品花的是自己的钱,不能看一时之效,自己花钱买开心,谁也管不着。
  消协郑重提醒老年消费者:
①购物时要仔细辨认购买的是药品还是保健品,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商标和标识不全的商品,购物要索要和保留好购物发票、快递单据、合同和广告等证据,这是消费维权的重要证据。
②对于网络、电视和电话等远程购物形式,老年人应当问清楚商家的具体名称和地址,商品的使用性能、禁忌条款和售后服务渠道,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③在消费中遇到被欺骗的情况,要及时报案,消费者投诉举报12315、质量投诉12365、食品药品投诉12331、价格投诉举报12358、旅游投诉12301、税务投诉12366、公共卫生投诉12320、通信投诉12300等,齐鲁律师维权1861528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