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红包”:可以接受但不必赴宴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10月27日    来源:近报


  反方:矫枉不要过正
  龙继辉: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历来重视礼尚往来。亲戚不走不亲,朋友不聊会生。以后有宴席时谁都会有选择性地将“1元红包”送礼者“遗忘”,甚至会因此老死不相往来,这是“1元红包”最大的后遗症。虽然人们常说:“礼轻情意重”,但“1元红包”还是太过于“轻”了。
  郭志钧:人情往来虽不提倡互相攀比,但也不能过于“吝啬”。1元婚礼红包,既与当下的物价水平大相径庭,更与现场的喜庆热闹格格不入,难免会让人感觉有自我炒作或是故意搅局的嫌疑。如果对水涨船高的礼金有意见,不去参加婚宴就是了,实在用不着拿“1元红包”去让新人难堪。毕竟,人生在世需要礼尚往来,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礼金是有大致标准的,倘若如此任性、矫枉过正,除了会让新人扫兴外,也会让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正方:向世俗挑战
  王恩奎:我国素称“礼仪之邦”,注重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适当的人情往来本无可厚非,但礼尚往来的精髓在于真情互递。我们看到,如今人情礼变味,“红色罚单”让人“HOLD”不住。正如群众调侃:“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半给了份子钱”。成为“脱贫最后一公里”的最大心病。“1元婚礼红包”。表达的是对世俗潜规则的不满,向世俗挑战,应该得到社会认同。
  范德洲:在“礼情大如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堪其重时,“一元红包”的出现,确实算是一股清流。这即使算不上礼轻情意重,但至少也能让对方感受到礼轻情意在。不过,如果以此表达那份情意,这也就意味着送红包者根本不在意“红包来往”,也不在意“酒席来往”。如此,才能真正体现“情在包中”。相反,如果只送“一元红包”,却又堂而皇之地参加酒宴,那么,这究竟是清流还是占便宜呢?所以,要想让这股清流真正能够流得欢畅,“一元红包”,我们可以接受,但送红包者也应不必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