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道映物涤尘心澄怀味象自神游

——解读画家亓延庆先生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1月12日    来源:近报








  亓延庆:中国美术教育协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国画院院委、山东省教科院美术学科专家资源库评委、莱芜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莱芜市教育书法家协会主席。
  画谓之无声诗,乃贤哲寄兴,有神品,有能品。神者才识清高,挥毫自逸,生而知之者也。能者源流传授,下笔有法,学而知之者也。具乎天赋亦能持志者,必成大器。
  识亓先生者则知其人,洒脱之性处事坦然而随和,豪爽气度善交亦精研。张弛有度,不拘小节,此谓之人缘好而亦能从容纵横于丹青之故。如今,先生身置教育行政行业已数载,虽奔波应酬不断,至于画业仍是勤奋坚持,笔耕不辍,恐疏慢待。暇时依旧案头抚卷,游走太朴,读书揽画,尊受承源,实为晚辈后学之楷模。
  若言先生涉足画艺,可追溯至中学时代。著名版画家陈光达先生为之启蒙,使其励志艺术之路而不移。后至山东工艺美院,有郭志光、解维础等诸名师亲授点传,加之颖悟善思、勤奋好求之精神,三年苦读,即已脱众而出,数件作品刊发获奖。再至曲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研究生学习,先生艺术探索之路愈显成熟。零九年,亓先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次年被选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山水画家李铁生工作室继续深造。在时代与个人、形式与语言、灵感与激情、互补与传承等交融碰撞中,其作品几经沉淀、汲取、扬弃,开始梳理出他对中国画特有的精神内质的追求与审美把握。可贵之处在于,“师之造化得其韵”成为先生日后坚持的创作思路与理念。
  亓延庆先生工作室,弥漫着墨香与书香之气,数计的画卷中,他的初期作品显然引人注目。张扬的墨色恣意画面,浑朴的渲染逸飘纸外,细品则见笔之微妙,远观则见物之情状,稍施色渍,神采现矣!问其创作思路,笑曰:读雨果作品所悟。
  品茗而味得自然之趣,展卷而叙见心性相汇,话语间透露出先生于绘事的赤诚与执着。零二年始,先生陆续足踏各地名迹,以造化铸画格,以心源润画品。十余载异地写生,九入太行,又涉黄山、西递、张家界、沂蒙山、齐云山、陕西、山西、龙虎山及崂山数处。即便平日,亦是勤执画笔,皴写偶见佳构。胸具千千丘壑,只为信来而就。
  师法自然使其作品颇具生活气息,画风彰显沉实、凝重、繁茂与雄浑。同时,其作品中更多的注入了中国画的精神元素和个人情怀,一种回归意识潜然隐现于画面,进而验证着他对山水画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的可能性,也是其于山水画艺术观的阶段性阐释。
  零六岁暮,先生的画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固然是受其师陈玉圃先生之影响。陈老师笔下是一个虚静澄明的禅意世界,万物皆寂。而亓先生的画面也越来越显纯粹、越来越简淡和明净,尤其侧重于笔墨语言的锤炼和作品气息的营造。笔抒墨舞中显衣冠风华,清肃疏淡间露书卷之气,乃是一个清新脱俗,儒雅秀润,宁静悠远的新境界。置于当下快节奏与浮躁的时代,愈显难能可贵。
  画之趣,益于诗书相润,文哲共染。一零年,先生进入李铁生山水工作室,导师的谦诚厚爱与勤持教诲使先生谙悉传统文脉之道,在临古与创作上又入新界。先生以为:理足则神聚;意足则蕴藉;气足则生动。理与意辅气而行,气为先,有气即生,无气则死。气脉为上,可致境阔势远。
  《颐园论画》言“三等妙诀”:一曰用笔,一曰运墨,一曰用水。亓延庆先生不仅精于笔墨,而用水之法自有匠心之处。毫间灵动活脱,变化无端,似如珠散掌中,神游化外。在他看来笔见骨质墨显象,运墨之妙决于水,水乃墨之生命。或许这便是先生绘画之“妙诀”也。
  至人能达能明,达则变,明则化。涤荡尘心,澄怀神游,则画之神、逸格成矣。“画面功夫更多的源于画外,传统文化精深博大,我需要更多的读画理、文、哲一类的书籍,不断地充实自己。”亓延庆先生如是说。
  厚积者能薄发。窥先生数幅山水近作,散淡中见清韵,浑朴下寓秀静,笔墨超脱而古雅,篇章无象露空灵。可谓件件皆精,读毕余韵久香。恍悟:精诚所至也!
    柳华林于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