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入围,红毯争艳,买片卖片……第7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5月18日    来源:近报


  电影入围,红毯争艳,买片卖片……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中国军团”全面绽放,场内场外中国元素到处可见。说着普通话的发布会、派对群星荟萃;各路外国场刊里关于中国电影的报道层出不穷;华语电影的大阵仗推广更是来势汹汹。而另一边,以往华语电影表现较弱的竞赛单元“中国军团”的表现也十足抢眼,以《江湖儿女》为代表的华语电影扎堆入围不同单元,用实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参与
半个中国娱乐圈奔赴戛纳

  每年戛纳电影节的“中国军团”总是格外热闹。今年,依然可以看到不少华语明星忙碌的身影。演员张震身为今年戛纳评审团的成员之一,将进行21部主竞赛入围电影的评审工作。红毯上,范冰冰、李宇春、廖凡、赵涛、郭富城、马思纯、马苏、苗苗、王丽坤、任重等中国明星陆续亮相。遗憾的是,他们多数都是应品牌商邀请,真正凭作品而来的人并不多。
  并且,多数中国艺人到戛纳还是为了宣传作品。范冰冰在走完红毯后就马不停蹄地参加了新片《355》的推广活动;郭富城、吴建飞、马苏也纷纷为了自己主演的新作宣传。因为《偶像练习生》大热的人气选手秦奋、韩沐伯则在戛纳做起直播,而更多艺人来戛纳不过是增强“海外曝光度”。
  据悉,戛纳电影节一年约有1800张门票。一般拿到红毯门票的有三种人:入围电影的主创人员受官方邀请,如贾樟柯等;欧莱雅等电影节赞助商邀请,如李宇春等;任电影节的评委以及电影节的特邀嘉宾,如今年的张震等。
  但是,每年的戛纳电影节红毯票都会被各种明星运作团队高价抢购,这种现象也让戛纳电影节收入直接占据了戛纳全年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
 作品
华语电影扎堆入围

  从1993年《霸王别姬》第一次获得金棕榈奖开始,中国元素渐渐地在戛纳电影节上大放异彩,今年的戛纳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大年。除了红毯走秀、中国资本、中国市场等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作品内容方面的表现也十足抢眼。
  贾樟柯导演的《江湖儿女》入围主竞赛单元,“一种关注”单元里有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由章明执导的《冥王星时刻》则入围了“导演双周”单元,在短片竞赛单元,魏书钧的《延边少年》从近4000部作品中突围……可以说几乎每个重要单元都有中国电影人的身影。尽管近年来华语电影入围戛纳的数量不少,但像今年如此大规模地扎堆入围现象实属少见。这也意味着,华语电影在今年戛纳真正进入主流赛场,而非只是在场外自娱自乐。
  此外,今年中国的入围作品在质量上也更有底气。刚刚在戛纳公映的《江湖儿女》获得海内外媒体的高度认可。作为预测奖项归属的重要参考,截至5月16日,英国《每日银幕》为《江湖儿女》打出了2.9分的高分(满分为4分),暂列主竞赛单元第二,成为金棕榈的有力竞争者。被赞为“天才型”导演的毕赣,此番的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将延续自己以往作品中的诗意风格,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福茂曾给予这部作品高度评价,称其:“继承了侯孝贤和大卫·林奇的风格。”
 危机
金棕榈竞争对手实力强劲

  虽然中国电影人的作品表现出色,但今年竞争金棕榈的电影人都大有来头,其中不乏历届金棕榈的获得者:第5度征战戛纳电影节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新作《小偷家族》;2010年凭借《诗》拿下戛纳最佳编剧奖的韩国名导李沧东,这次凭借《燃烧》入围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拍过《一次别离》等名作的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人尽皆知》这次也直指金棕榈奖;名导斯派克·李1991年凭借《丛林热》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后,时隔27年带着《黑色党徒》“卷土重来”;凭借《野梨树》入围的土耳其名导努里·比尔盖·杰伊兰4年前已经用《冬眠》摘得金棕榈大奖,如今寄望梅开二度。
  此外,被誉为“法国新浪潮活化石”的让·吕克·戈达尔今年也有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这位曾斩获欧洲多项电影节奖项、8年前就拿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导演带着《影像之书》前来,这也是他第8度征战金棕榈。
 合作
中国“自己的”电影更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影迅猛的发展势头吸引了世界各地电影人纷纷到中国寻求合作。而各国电影业发展与中国的合作,在于中国拥有一整套从政策、制片到放映完整的电影工业链条,具备合作的优良条件。
  承继中国电影产业的改革成果,虽然中国电影的票房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与好莱坞等相比,中国国产电影除了于工业化程度、专业化运作模式等方面不可与其同日而语外,电影制作与发行的相关法制体系缺失、电影题材类型选取的均衡度以及电影分级等方面也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作为著名的电影国际销售和采购负责人,Maria女士从国际发行的角度,分析了西方市场对中国电影的兴趣点:“我们更喜欢作者性比较强的电影。”她指出了一个问题,有的电影在中国票房很好,但不代表国外观众也会喜欢:很多中国导演想拍美国式的电影,“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已经看了很多这样的电影,我觉得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中国需要拍自己的电影。”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