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源于晏婴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5月25日    来源:近报


  晏婴是春秋后期齐国重要政治家,他认为“廉者,政之本也。”把“廉”当作为政的根本、政治的根本,从而形成了“廉政”一词。
  史载,齐景公有一次问晏婴:“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婴回答,“廉政要像水一样清。清清的水很美,如果它浑浊了,它不会有好的前程,就会把它经过的地方都污染;如果它是清清的,那么在它所经过的地方,水会把一切污浊的东西都清除了。”这是我国历史上有人对“廉政”一词最早的理解。一天,齐景公问晏婴:“对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呢?”晏婴回答:“最大的忧患是社庙的老鼠。”他解释说:“社庙的墙壁是把许多木条联结在一起,外面抹上泥土。老鼠喜欢到这种墙内寄居。人们设法消灭它们时,用火去熏,怕烧坏了木头;用水去灌,又怕毁坏泥墙。因此,老鼠凭借这个原因,作威作福。国家也有社鼠,就是国君亲信的那些小人。他们在朝中隐瞒善恶,蒙蔽君王;在外卖弄权势,欺压百姓。人们如果不杀他们,就会酿成祸患;如果要杀他们,人们会因为他们是国君的宠臣而无可奈何。”
  晏婴为相三年,齐国政治安定,百姓富足,而晏婴仍然过着朴素的生活。平时,他吃的是普通糙米,很少吃肉。他退休的时候,还坚持把自己为相的食邑俸禄交还给国家。据《老年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