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的“凿空”之旅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5月25日    来源:近报


  张骞(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一位来自汉中的汉子,司马迁说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在他27岁那年,踏上了前途未卜的西行之旅。但是,他的这次旅行却创造了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历史。

  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景帝崩驾,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西汉初年因为国困民贫,对匈奴的入侵大都采取防御政策。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汉武帝开始考虑反击匈奴。汉武帝获悉有一个大月氏国,曾居于河西走廊之敦煌、祁连山之间,但已被匈奴驱逐而西遁。大月氏与匈奴有世仇,汉朝想与之结为盟友,携手夹击共同的敌人——匈奴。时任郎官(郎官相当于实习生,通过承担各种任务获得出仕资质)的张骞,响应了汉武帝招募,第一次出使西域。
不辱使命:张骞的“凿空”之旅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领一百多人的出使队伍离开长安,经陇西向西进发,但不久在今天的甘肃境内就被匈奴俘虏。匈奴单于长期监禁张骞,并为之娶妻成家,张骞和匈奴妻子甚至生育了一个孩子。但张骞不失汉节,不忘初心,等待时机准备逃脱,并在十一年之后乘匈奴防备松懈,终于和随从人员逃出匈奴,再次踏上了西行之路。
  张骞一行向西越过葱岭,经过几十天长途跋涉后抵达大宛。大宛国王对于汉朝的富庶早有所闻,得知张骞是来自汉朝的使臣,大宛国王喜出望外,派人护送张骞前去康居,再由康居到达大月氏。
  月氏人本是河西走廊的游牧民族,被匈奴人所逼,迁徙到了西域地区。然而大月氏王已死,新王即位。大月氏越过阿姆河吞并了希腊化国家大夏之故地,已然安居乐业,无心再向匈奴寻仇。张骞在此住了一年多,不得已而东返。为了避免匈奴拦截,张骞未走原路而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进入柴达木盆地,绕道青海归国,但不幸又被匈奴捕获。所幸一年以后,匈奴因单于去世而发生内乱,张骞得以逃脱,终于带着胡妻和一位随从回到了长安。时在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十三年,虽然没有达到同大月氏结成联盟的政治目的,却了解到有关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风俗等情况,为以后中原加强同西域的联系奠定了基础。不久,张骞就利用他对西域的知识参与卫青出击匈奴的战争,因知水草所处,为此次军事行动的胜利立下大功,被封为博望侯。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同时,西汉王朝也对匈奴展开一系列打击,并在对匈奴的斗争中掌握了主动,前往西域的道路也基本畅通,这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此后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以及西域诸国同西汉王朝的友好往来,创造了有利条件。于是,汉武帝再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设法联络乌孙等西域各国,建立抗击匈奴的联盟。这一次出使队伍浩大,随员三百,牛羊万头,携钱币、绢帛“数千巨万”。张骞到达乌孙时,正值乌孙因王位之争而政局不稳,乌孙方面无意与汉朝结盟抗击匈奴。但在乌孙期间,张骞分别派遣副使到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暨大夏)、安息、身毒(印度)、于阗(今新疆和田)各国,广加联络。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乌孙遣导译相送,并派使者来到长安。使者见到汉朝人众富厚,回去广加宣扬,汉朝的威望在西域大大提高。不久,张骞所派副使也纷纷回国,并带回许多所到国的使者。从此,中西之间的交通正式开启,西汉政府与西域及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的友好往来迅速发展,西来使者相望于途。
  张骞最初的使命本来是联合西域各城邦和游牧国家共同抗击匈奴。从这个角度讲,他未能完成使命。可是,实际上这次旅行,却在客观上起到了开拓长期被匈奴阻塞之东西陆路交通的作用,开辟出中国与西方各国直接交流的新纪元。从这个角度讲,张骞确实是不辱使命。张骞出使的开创性意义是如此重大,在史上被誉为“凿空”。

大宛列传:张骞带来的信息 
  张骞初次回国不仅带回了大月氏的信息,而且详细报告了他在西域的见闻。其中比较重要的信息有大宛、康居、安息、条支等国。《史记·大宛列传》写的不仅仅是大宛,而是主要依据张骞两次出使带来的信息,描绘了公元前2世纪的西域地区。
  张骞报告说,大宛国位于匈奴西南,在汉朝正西面,离汉朝大约一万里。大宛有城廓房屋,人们耕种田地,种稻子和麦子,盛产葡萄酒。有良马,马出汗带血,据说其种来自“天马”。大宛管辖的大小城镇有七十多座,民众大约有几十万。大宛的兵器是弓和矛,人们骑马射箭。
  大宛的北边是康居国,西边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东北是乌孙,东边是扜罙、于阗。于阗的西边,河水都西流,注入西海。于阗东边的河水都向东流,注入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古时又称蒲昌海)。盐泽的水在地下暗中流淌,它的南边就是黄河的源头,黄河水由此流出。那儿盛产玉石。
  楼兰和姑师的城镇都有城郭,近盐泽。盐泽离长安大约五千里。匈奴的西部正处在盐泽以东,直到陇西长城,南边与羌人居住区相接,阻隔了通往汉朝的道路。
  乌孙在大宛东北大约两千里,行国(游牧国家),逐水草而居,和匈奴的风俗相同。控弦之士有几万人,勇敢善战。原先服从于匈奴,待到强盛后,就取回被束缚在匈奴的人质,不肯去朝拜匈奴。
  康居在大宛西北大约两千里,行国,与月氏的风俗大多相同。控弦之士有八九万人,同大宛是邻国。国家小,南边臣服于月氏,东边臣服于匈奴。
  奄蔡在康居西北大约两千里,行国,与康居的风俗大多相同。控弦之士有十多万。临近大泽,无边无岸,被称为北海(即今之里海)。
  大月氏在大宛西边大约二三千里,处于妫水(今阿姆河)之北。它南边是大夏,西边是安息,北边是康居。行国,人们随着放牧的需要而迁移,同匈奴的风俗一样。控弦之士一二十万。从前强大时,轻视匈奴,等到冒顿立为单于,打败月氏;到了匈奴老上单于时,杀死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头骨做饮酒器皿。开始时,月氏居住在敦煌、祁连之间,待到被匈奴打败,大部分人就远远离开这里,经过大宛,向西去攻打大夏,并把它打败,令其臣服于月氏,于是建都在妫水之北,作为王庭。而其馀一小部分不能离开的月氏人,就保全了南山和羌人居住的地方,称为小月氏。
  安息在大月氏西边大约几千里的地方。是土著农耕民族,种植稻子和麦子,出产葡萄酒。它的城镇如同大宛一样。它所管辖的大小城镇有数百座,国土方圆数千里,是最大的国家。临近阿姆河,有集市,人们为做生意,用车和船装运货物,有时运到附近的国家或者几千里以外的地方。他们用银作钱币,钱币铸成像国王容貌的样子,国王死去,就改换钱币,这是因为要模仿国王的面貌。他们在皮革上画横作为文字。它西边是条枝,北边是奄蔡、黎轩。
  条支在安息西边数千里,临近西海。那里天气炎热潮湿。人们耕种田地,种植稻子。那里出产一种大鸟,它的蛋就像瓮坛那样大。人口众多,有的地方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使管辖他们。把它们当做外围国家。条支国的人擅长魔术。安息的老年人传说条支国有弱水和西王母,却不曾见过。
  大夏在大宛西南两千馀里的阿姆河南面。其地风俗是人们定居一处,有城镇和房屋。与大宛的风俗相同。没有大君长,往往是每个城镇设置小君长。这个国家的军队软弱,害怕打仗。人们擅于做买卖。待到大月氏西迁时,打败了大夏,统治了整个大夏。大夏的民众很多,大约有一百多万。它的都城叫蓝市城。这里有贸易市场,贩卖各种物品。大夏东南有身毒国(印度)。
  张骞还报告了他在大夏看见过邛竹杖、蜀布,得知是大夏的商人到身毒国买回来的。张骞是汉中人,对于蜀地的物产十分熟悉。张骞还被告知,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大约几千里。那里的风俗是人们定居一处,大致与大夏相同,但地势低湿,天气炎热。它的人民骑着大象打仗。那里临近大水(指印度洋)。张骞估计,大夏离汉朝一万二千里,处于汉朝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张骞的这些信息,激发了汉武帝进一步打通西域的雄心。

西域都护:丝路畅通的保障
  张骞的两次出使虽然对开通丝绸之路有重大意义,但因这时期匈奴的势力并未完全退出西域,西域与中原之间的交通依然长期受阻。丝绸之路真正得以繁荣和畅通,应归功于西汉政府对匈奴的打击和设立西域都护。
  西汉王朝乘着对匈奴战争的一系列胜利,于公元前121年和公元前111年先后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俗称河西四郡,割断匈奴与羌族之间的联系,保证丝绸之路咽喉地带的畅通。此后匈奴势力只好向西发展,开始了同西汉王朝争夺西域的长期斗争,最终西汉王朝取得重大胜利。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朝军队击败匈奴的耳目楼兰、车师;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李广利讨伐大宛获胜;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朝军队在楼兰等西域六国军队的配合下再败匈奴所支持的车师,车师王投降,大大动摇了匈奴在西域的统治。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匈奴攻打乌孙,乌孙向西汉求援,西汉遣五将军率十五万大军与乌孙东西夹击匈奴,大获全胜。匈奴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很长时间再无力同西汉在西域争雄。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内讧,西边日逐王先贤掸降汉,被西汉封为归德侯,自此匈奴势力全部退出西域。
  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官吏,始于贰师将军李广利讨伐大宛胜利之后。当时所设称为西域使者校尉,其任务是率领士卒在车师、楼兰(汉昭帝元凤四年更名鄯善,王治在今新疆若羌)等地屯田,以供给和保护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各国使节。宣帝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又命郑吉为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也称之为“护鄯善以西使者”。至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来降后,以郑吉“并护车师以西北道”,这就是“都护”一名的由来。
  自此西域都护府正式出现,其治所在乌垒城,所管理的范围大体为今天敦煌以西,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和帕米尔高原以东,喀喇昆仑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的广大地区。这个地区在西汉时期据称有三十六国,而至东汉已达五十五国。西域都护的主要任务是统领西域诸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匈奴的侵扰,特别是保护西域南北两道的安全和畅通,这也是“都护”一词的原意。如在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匈奴郅支单于西迁康居,直接威胁西域都护所管辖的乌孙和大宛等地,严重破坏了丝绸之路的安全。于是在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领西域诸国兵马,消灭郅支单于,从而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这时候距离伟大的张骞去世已经八十多年了。
据《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