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值刷不出谍战剧的新高度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09月16日 来源:近报
金秋9月,《麻雀》《胭脂》《双刺》3部谍战剧登陆各大卫视。加上之前热播的《潜伏在黎明之前》《解密》等片,让人感到谍战剧自《潜伏》后,又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
从1981年我国最早的谍战剧《敌营十八年》开播至今,几十年来,主人公从“高大全”渐渐变得更接地气、更具个性,他们不仅智勇双全、身经百战,同时也具有平凡人的七情六欲和爱恨情仇。谍战剧凭借紧凑的情节、高智商的烧脑博弈以及丰满独特的角色魅力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故事情节上的扑朔迷离、人物角色上的忠奸难辨、以及揭开谜底的抽丝剥茧等,让观众在谍战剧中找到了相当极致的情感与思维体验。 一部优秀的谍战剧在剧作和演技上均会相当扎实和细致。在那些口碑和收视双赢的谍战剧中,演员定然演技高超,因为只有经历过世事磨砺和艺术锤炼的演员才能准确地捕捉和诠释特工人物内心深处的风雷激荡,才能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眼神等塑造出谍战人物深沉、高能、坚韧的气质。 而今看来,谍战剧从传统形态中脱胎换骨,演员“颜值”愈来愈高,渐渐打造出一派鲜明的青春偶像气质。诚然,帅气靓丽的年轻演员更容易获得粉丝追捧。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创作者一窝蜂对谍战题材的“冒进开发”,导致创意程式化、制作同质化,难以通过故事内核和人物塑造本身来吸引观众,只好利用“刷脸”和粉丝效应来挽留观众。 将本土谍战剧置于国际坐标中,与外国拍摄的《谍影重重》系列、《007》系列、《碟中谍》系列等谍战大片一比较,发现本土谍战剧真正的创作瓶颈在于题材的拓展乏力,仅靠“颜值”很难刷出新高度。近几年热播的谍战剧在题材上大多聚焦于近代史中的谍战故事,却鲜有讲述现代、当代的高科技、高智能的谍报之战。整体而言,火爆荧屏的谍战剧缺乏贴近当代生活、反映时代变幻的故事。所以,谍战剧完全可以在题材本身中开拓出新“战场”,争取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并且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据《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