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重培班高调“掐尖” 节节考试次次张榜 

小升初“校外校”引发家庭焦虑

近报 新闻    时间:2016年12月09日    来源:近报



  记者 王倩玉
  
  在刚刚过去的11月,由“学而思”引发的教育领域大讨论,又一次让家长们的焦虑无处遁形。与此同时,在济南有一家本土的辅导机构,不仅高调设置了重培班来“掐尖”,并且在每堂课都进行考试和排名。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印着孩子姓名的考试成绩将在校区门口像展览般向全体路人公示,使得家长和孩子深陷焦虑,它就是在济南已经有十余家校区的郑老师教育。

  “零择校”催热小升初
“三校”成为“香饽饽”

  “好的学区房越来越贵,家长又不甘心让孩子直升对应的普通初中,于是孩子只能通过小升初考试来冲击名校。”家长李女士表示,小升初考试的专项冲刺班就是郑老师教育一直以来高调宣传的“金字招牌”。
  据了解,自2015年济南市严格执行“零择校”政策后,具有“小升初”资格的学校屈指可数,而公开对外招生的只剩济南外国语学校、山大附中、稼轩中学这三所,录取难度年年攀高。郑老师教育除了按教学难易梯度分为精英班、提高班、强化班以外,还会根据学生考取三校的意向,分为济外、稼轩、山大附专项班。“像外国语班更重视外语,稼轩更重视数学,而山大附中在语数英之外对于百科有较高的要求。我们会对症下药,这也是命中率高的原因。”工作人员表示。
  对于郑老师教育小升初的效果,学校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这样一连串数据:在2016年的小升初考试中,郑老师教育共有129名学员考入山大附中(含辅仁中学),占其招生总人数的58.6%,73名学员考入山大附中本校,占本校招生总人数的73%;494名学员考入济南外国语学校,占其招生总人数的61.8%,前260名免费生中学员共有146名;251名学员考入稼轩中学,占其招生总人数的31.4%。
  一方面是机构津津乐道的数字,另一方面是庞大的家庭群体为这一数字而失去十多岁孩子本应有的快乐周末。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郑老师教育每个班级班额不超过36人,按照每校区精英班、提高班、强化班各五个来计算,14个校区大约有7000余名学生。
重培班百里挑一“掐尖”
家长质疑过度包装

  “进去后相当于一只脚迈入了三校。”“听说去年有一个班20个人10个都上了‘三校’”。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许多家长这样议论,而议论的对象正是郑老师教育多年来引以为傲的“拳头产品”重培班。据工作人员介绍,重培班是由具备多年教学经验并且熟知“小升初”考试体系的专业师资进行授课的,“优中选优”。“如果进入重培班却考不上三校,我们会全额退费。”据了解,重培班的费用几乎是其他班级的三倍。
  然而,重培班真的有那么神吗?记者了解到,重培班每年不会开放对外报名,而是通过选拔的方式组建。每个想进入的学员必须参加三次笔试和一次面试,成绩合格才能进入。以2016年为例,共有2500多名学生参加,80人进面试,而最终仅仅有大约20人考入。
  而据统计显示,在2016年的小升初考试中,报名热度最高的山大附中本校录取比例才仅为30:1,远远低于郑老师教育重培班125:1的录取比例。有家长认为,“考郑老师重培班比考一本还难,快赶上考公务员了,这不是掐尖又是什么?”不少家长表示,这些考入的孩子自身本就非常优秀,跟在什么机构辅导、什么老师讲课等关系不大。“就算不上重培班,这些牛娃也能考上‘三校’,教育机构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究竟又有几分呢,这个我们谁也不能肯定。”
  也有一些家长感到非常矛盾,“郑老师对于重培班的神奇效果宣传力度很大,让我们一边纠结这是否值得,一边又担心如果不报孩子会落后于他人,真是进退两难。”家长王先生说。
节节考试次次排名
张榜公示引亲子焦虑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在郑老师教育的每个校区门口,都会醒目地竖着几块展板,公示该校区五、六年级学生最近测验的成绩。除了每个学生的具体得分以外,还涵盖了校区名称、班级、座位号、就读学校等信息,唯有排名一栏是空着的。但明眼人都可以发现,该表本就是按照成绩由高到低进行的排序。“郑老师教育每周每节课都会进行考试,展板随时更新。到了段考、月考、期中期末考等,会给出全市校区的大排名。”一位正在浏览成绩的家长说,“这能为孩子在全市的排名情况摸个底。”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样的张榜并不妥当,“有损自尊”、“打击信心”。读初二的李同学感慨,“我报名郑老师教育是因为我的好朋友,但我们渐行渐远也是因为它。”李同学当时与朋友小彭一起参加辅导班,由小彭的母亲来接送。小彭的母亲经常当面对小彭的成绩评头论足。更让小李觉得难堪的是,小彭的母亲往往会拿她的成绩与小彭的成绩作比较。“每次阿姨说时,我都感觉小彭的脸色很差。后来她就逐渐和我疏远了。”学生小卢则表示,阶段性的测试能检验学习水平,但太频繁的考试反而挫伤积极性。“考试太多,有些总考不好的同学就麻木了,上课更不积极。”
  对此,山东行知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心理学教授认为,事实上,将成绩排名直接张榜公布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侵犯到了孩子的隐私。而对于一部分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会导致其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从而造成心理伤害或引发家庭焦虑。教育机构不能诱导家长把“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而应该重点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