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五大手法,在家没事常按按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10月20日    来源:近报



推拿并非越疼越好,最佳状态是酸胀 
  专家介绍
  张勇,济南市中医医院治疗保健康复中心主任,主治医师。历任中国针灸协会会员、济南疼痛协会会员兼秘书。主要擅长传统医学的推拿、针灸及中西医结合的“小针刀”疗法,特别对颈、肩、腰、腿痛,中风、面瘫、鼻炎、哮喘、高血压、脊柱及相关疾病、亚健康调理等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有其独特的方法。

  记者 刘一梦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每年的传统日各地都会根据本地特色确定一个主题开展活动。谈及传统医药,人们最先联想到的就是我国的中医药学。中医药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中药、针灸、推拿、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而这其中,推拿是当代人们治病或保健都不可或缺的中医疗法。
  穴位不准不会有副作用
  “推拿主要对症于颈、肩、腰、腿四大部位的疼痛以及与之相关的潜在病症。”张勇介绍,目前推拿分治疗和保健两大类,一个是对穴位精准的按摩,在一定周期内对病症产生明显治疗效果;另一种则是穴位精准度较差的按摩养护,其目的是放松舒缓。”张勇说,保健型推拿可以每天一次,每次10-20分钟,而治疗性推拿最多2天一次。
  “推拿中心和大多数人在家中的推拿更倾向于保健效果,虽然穴位不精准,但也有释放压力、疏通经络的作用。”张勇说,即便任何穴位不了解,力度得当的推拿按摩一样可以起到放松肌肉、缓解压力的作用,所以不必担心“穴位不精准而产生副作用”。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按摩跟疼痛就是孪生兄弟,认为“疼才有效果”“响了才管用”。强忍着疼痛真的是科学的么?
  “按摩最佳的感觉是酸胀感并非疼痛,专门找手劲大、手法重的推拿按摩师进行推拿是误区。”张勇说,疼痛部位往往伴随着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痛觉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起到一种警告作用。如果出现痛觉,那说明该动作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推拿用力过大非但没有治疗意义,反而易形成皮下瘀血和肌肉损伤,甚至会引起骨折和内脏损伤等。
  如何判断按摩是否有效呢?张勇解释,最佳的按摩刺激强度应该是出现局部酸胀、发热、柔软,全身微微出汗、颜面发红等表现,在这种强度下按摩能够极大程度上避免造成机体损伤。而正规的推拿医师为患者推拿后,患者会有舒适感和轻松感。

  推拿常用五大类手法,目的都是为了使经脉达到松动,也就是经络理论上的“通则不痛”。五大类推拿的手法哪些是可以在家进行的?
  张勇介绍,五大类手法包括摆动类、叩击类、挤压类、震动类以及运动关节类,挤压类和运动关节类是推拿中的重点手法,这些手法学会后,都可居家按摩放松。
  摆动类指活动肢体关节如臂、腿等。叩击类主要用于肌肉较丰厚的地方,应先轻后重,再由重而轻,一般进行1—2分钟。挤压类指利用指尖或指掌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震动类是一种振颤而抖动的按摩手法,动作要迅速、短促、均匀,每秒钟颤动10次左右,将大拇指垂直地点在痛点,全腕用力颤动,拇指产生震颤性的抖动,叫单指颤动法。运动关节类指对关节做伸展、屈伸或旋转等动作,解决落枕等小关节紊乱等问题,幅度和力度不易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