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伯苓的“包金婚”一代教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2月02日 来源:近报
张伯苓的“包金婚”
一代教育大家张伯苓是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的缔造者,其在教育史上的功绩和地位毋庸赘述,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鲜被提及。其实,他还是一位好丈夫,有一位令人羡慕的贤内助。 1935年2月23日,《北洋画报》上刊登了一对老夫妇的合影,这就是准备庆祝“包金婚”的张伯苓夫妇。“包金婚”是张伯苓自创的词儿。当时西方的一些风气已经传入中国,比如结婚25年被称为“银婚”,结婚50年被称为“金婚”。1935年,张伯苓夫妇结婚整整40年,张伯苓戏称此为“包金婚”,取正在金、银婚之间的意思。 张伯苓操办这样一个庆典,完全是为了向默默支持他从事教育事业40年的王淑贞表达自己的谢意。 张伯苓平时忙于教育事业,对家庭投入精力很少,因此,孝敬老人、照顾年幼的小叔、抚养孩子等由张伯苓夫人王淑贞一力承担。 张伯苓的婚姻是“旧式”的婚姻。在庆祝会上,张伯苓就夫妻相处之道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新式婚姻在结婚时即存有可以离婚之后门可走,故双方不肯委曲求全;旧式婚姻结合后,认为只有共同生活一途,不作他想,故能力谋和谐。”他认为夫妻之间应该相互体贴、体谅,即便妻子不工作而在家照顾家庭,双方也是平等的,丈夫不应该因此就认为妻子伺候自己是理所应当的。 张伯苓在演讲中说,男士应该学会“捧”太太,太太有一分好,丈夫应该赞美上二分;丈夫应该时常对妻子有所表示,比如买点礼物;丈夫对妻子还要能忍、能让。总之,在婚姻关系中,男人的责任占“六成五至七成”。他还幽默地说:“四十年来,我的内人便是我用热气吹起来的。” 张伯苓的“旧式”婚姻,虽然和现代的婚姻有所不同,但其中的夫妻相处之道,还是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 据《中国档案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