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观众最买账知识偶像收入都不错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2月02日    来源:近报


浑身都是“知识点” 颜值不是问题
  前有“知识付费”的浪潮,各种付费阅读和付费问答层出不穷,就算有人折戟沉沙也阻挡不了后来者的热情高涨。近有“直播竞答”的全民狂欢,各种商业大佬纷纷撒币,原本流量堪忧的直播平台意外迎来了第二春。这个趋势同样投射到了娱乐节目中,《一站到底》《最强大脑》等老牌智力节目长盛不衰,网络综艺节目《晓说》、《圆桌派》也是普及人文知识、关注社会话题而持续走红。李健担任主要嘉宾的《小城故事》也网罗了一批学者专家,其中不乏植物学家、历史学家、建筑学家。一大批新型知识偶像也从网络、社交网站走向综艺节目,他们貌不惊人,但因为身上“满满的知识点”而走红。
  文化智力类节目 造就“知识偶像”
  近两年,文化类综艺成为电视荧屏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势力,2017年,《见字如面》、《朗读者》迅速升温,随后诸如《诗书中华》、《汉字风云会》等文化综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文化节目在2018年初表现依旧抢眼,《一路书香》、《小城故事》节目嘉宾也从青少年转向了演员、学者。
  《朗读者》主舞台出现的68位嘉宾中,包含了科学家、外交家、作家、曲艺家和普通人等。90岁的“中国焊接第一人”潘际銮院士和97岁的郑敏、91岁的林宗堂等众多科学家成为年轻观众心目的“明星”。深圳卫视的《一路书香》里,窦文涛化身书店老板,一路邀请各界专家学者,探寻各地风土人情。浙江卫视也将推出专家团文化探索节目《小城故事》,由“清华才子”李健携手来自文学、植物学、历史、建筑等不同领域的5位“高知学者”走进中国12个独具特色的小镇“寻宝”。
  《最强大脑》播出到现在已经是第五季,每一集登场的嘉宾都是智力或其他能力碾压常人的天才。最新一季的《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中,各路高考状元云集,而赌王儿子何猷君则凭借出众的表现赢得观众的注意力。在2018的跨年晚会大战中,浙江卫视和深圳卫视都推出了知识跨年演讲,高晓松、罗振宇、马东、张召忠和吴晓波等各行业的顶尖人物出场,这样的节目也深受观众喜爱。
  知识类节目的主要受众是学生和新中产,新中产是刚出社会没多久,人生处于爬升阶段的人群,文化趣味相比学生要高一点,但也有文化娱乐的诉求。”一位传播学方面的专家告诉记者,这类观众也因其消费潜力和传播能力而成为综艺节目和广告商争取的对象。而这些观众更青睐浑身都是“知识点”的综艺节目嘉宾。
  《你说的都对》是一档脑力问答类的网络综艺节目,每期邀请各类专家级嘉宾探讨流行的社会话题。嘉宾梁边妖告诉记者:“过去加起来有100个以上的节目邀请我,低质量的50、60个,高质量的20、30个,还有10来个无法评价的。现在节目比艺人还要多,到处都在疯狂的争夺艺人。”他在知乎只有45个回答,却收获了60多万的粉丝和40多万次的点赞。
     河森堡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2016年因为在网上发表各种科普类文章如《从北京郊区的食人魔说起》《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等走红,目前已经在微博上拥有250多万粉丝。虽然拒绝了知识偶像这个标签,但河森堡在网友眼中绝对具有非常的魅力。在《你说的都对》中,河森堡的阐述不仅常常获得场上嘉宾的一致认可,还收割了许多夸赞的弹幕。他把自己的知识汲取归功于职务之便,“国博这种综合性博物馆本来就是关于这世界的一切,从历史人文到考古艺术,每次准备新展览,我们都会看很多资料,学习很多知识,几年积淀下来就会变成现在这样。而且拓宽知识面原本也是一个讲解员的业务底线。”谈及一些观众质疑他们在节目中有炫耀知识的嫌疑时,河森堡笑着表示,“有知识炫出来是好事,谁有知识都可以炫。”
  每当谈起文化类综艺,大家总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这类节目只有文化水平较高、阅历丰富的“中年人”最为关注。但事实证明,“年轻人”正是近年来崛起的文化类综艺的主流观众,95后也大有人在。某大型网站在做《我在故宫修文物》、《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受众群体的调查时发现,他们以85前和95后最多,尤其是95后观众,居然超过三成。
  高晓松原本是歌手、词曲作者和导演,但从醉驾被抓后,高晓松就在娱乐圈沉寂了一段时间。最终助他走出低谷的就是《晓说》、《晓松奇谈》综艺脱口秀,而不同于其他脱口秀的搞笑风格,高晓松主打的是知识、见闻。“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类高晓松在节目中说的句子也成为流行金句。
  从吸金能力上来说,做知识类节目并不输于其他节目。说着诗和远方的高晓松之前无论是《晓松奇谈》、《晓说》还是《奇葩说》,都是免费的,收入或变现主要靠广告。而现在也推出一档由蜻蜓FM与高晓松联合出品的付费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上线仅一个月,付费用户即超10万,总收入超2000万,成为付费音频类节目的爆款。
  高晓松并不是个例,大多数知识偶像都有着过硬的专业背景,本身有着稳定的工作收入,即使转为自由工作者,仅靠专栏、知识问答、出版图书等都可获得不菲的收入。
  编剧和制片人是梁边妖的正式身份,在网上回答问题和参加综艺在他看来更多是兴趣而非物质驱动,“我有另外的工作可以养活自己,而且现在的知识变现模式有问题,主要是写软文类广告。”虽然几乎每星期都会收到综艺节目的邀请,但河森堡表示国博讲解员仍然是自己的本职,参加节目只是兼职。他还在筹备自己的新书。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