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平昌/比预想中更“冷”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3月02日 来源:近报
2月25日,历时19天的平昌冬奥会落下帷幕,中国队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象征着冬奥会已经进入了“北京时间”。回顾本届冬奥会,经历过深度改革的中国军团在平昌留下了许多遗憾,而这些遗憾以及中国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将会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进行弥补。
短道未能扛起夺金大旗 短道速滑是中国代表团的夺金大户。在平昌,短道速滑仅收获1金2银。 裁判的判罚尺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队的成绩。但是从自身来说,如今的中国短道队年轻选手中缺乏天赋过人者,无法完成抢班夺权;国际环境,欧美更加重视这个项目,中韩之争的格局正在被颠覆。 总体来说,短道速滑整体实力打了折扣,直接影响了金牌数量。雪上项目,中国代表团有突破,也有遗憾。 单项组织中缺乏话语权 在屡遭不公判罚之后,中国队向国际滑联提出了申诉。申诉竟以超过时限被驳回。这折射出一个尴尬的现实: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缺乏话语权。 “体育外交”乏力,导致中国官员无法去制定章程以及了解规则。因未吃透规则尺度,导致中国短道队在比赛中屡屡陷入被动。 国内官员如何跻身国际组织核心决策层是一大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决定着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上的成败。 冬运中心“动荡”带来阵痛 平昌冬奥周期之初,各行业协会的改革如火如荼。李琰成为中国滑冰协会的主席,申雪则成为花样滑冰协会主席。 改革是大势所趋。不过,由于改革主要集中在2017年,各个协会刚刚完成竞选,具体工作尚未全面展开。 平昌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尚未吃到行业协会改革的“红利”。变革难免产生阵痛,这或多或少也影响了中国在平昌冬奥会上的成绩。但一系列的改革也将让四年后的北京更令人期待。 武大靖/捍卫中国荣耀 9次出局 中国最冤 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上中国队一共被判9次犯规出局,是被判次数最多的。 目前短道速滑规则过于简单,导致会出现双重标准的情况。在女子3000米接力比赛中,中国队就遭遇到了不公正的判罚。 接下来的北京奥运周期,我们既要争取让国际滑联制定更加细致、合理的规则,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竞技水平,像武大靖在500米比赛时那样,以绝对的实力来获取理想中的成绩。 正视裁判 正视遭遇 竞技体育,成绩为王,但金牌不能说明一切。如果不是裁判因素,中国短道女队不至于在最具传统优势的500米上颗粒无收。 当然,平昌之行的遭遇,也说明一个问题,东道主,某种意义上就是不公平的代名词。 如果说有收获,那就是中国要在国际滑联等国际掌握话语权的舞台上有人撑腰,有人说话。裁判有自己的人,评判有自己的意见,这才能真正提升中国在世界体育舞台的地位。 男子短道 梦圆平昌 短道速滑于1992年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1998年长野冬奥会,中国男子短道遗憾地收获2银1铜,尤其是男子1000米决赛中与冠军只有一个刀尖的差距。 本届冬奥会,武大靖用实力捍卫了中国军团的荣耀,这项冠军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的首枚金牌,而这枚金牌更是中国短道速滑男队在奥运会赛场上“零的突破”,圆了中国男子短道人20年的奥运梦想,具有无上的历史意义。 望北京/2022期待圆满 借鉴平昌:花小钱、办大事 平昌冬奥会,节俭办冬奥成为关键词,部分场馆实现了可拆卸的“一次性”,总支出远远低于四年前的索契冬奥会。 平昌阿尔卑西亚小镇是本次冬奥会媒体中心所在地,冬奥会期间,这里资源丰富,已经从单纯的场馆纵深发展成旅游度假区,边观赛边旅游,已经成为阿尔卑西亚小镇的代名词。 花小钱、办大事,减少申办城市的成本,是国际奥委会所推崇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表示,希望四年后的北京冬奥会成为新标杆,在节俭办冬奥会上树立榜样作用。 反思冬奥:做一个好东道主 节俭是一方面,但组织工作、尝试配套还需要完善。本届冬奥会,东道主连续面临恶劣天气影响,导致高山滑雪赛程被打乱,单板滑雪部分场次也受到影响。 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在室外举行,当天晚间温度零下10摄氏度,由于实在太冷,运动员入场式后,不少观众和记者都提前撤退。 媒体间设置在场馆外的帐篷内,寒冷不说,一旦大风来袭,很有可能遭遇“灭顶之灾”,让各国的传媒人士叫苦连天。平昌已经发出警示,2022年冬奥会,我们一定要在家门口做一个让世界赞扬的东道主。 展望北京:短道决定成败 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队包揽全部四枚金牌,使得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榜取得突破,而且在过去冬奥会比赛中,中国队一共获得13块金牌,短道速滑占据10枚,可见短道对于中国军团的重要程度。 四年后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依旧是中国代表团的冲金先锋,虽然女子在平昌遭遇低迷,但夺得银牌的小将李靳宇四年后更加可期,以武大靖、韩天宇、任子威、陈德全领衔的短道速滑男队在未来四年更加成熟,500米、1000米、1500米以及5000米接力都具备冲金实力。 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