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签三千年前就已使用 齿签也称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3月09日    来源:近报


  牙签三千年前就已使用
  齿签也称“剔齿签”,即现代常说的“牙签”——用来挑剔牙齿间残留物的小用具。剔牙,是古今皆存在的生活现象。据周燮均、颜《安阳辉县殷代人牙的研究报告(续)》披露,距今三千年前的殷代人已有剔牙的习惯。在对殷代92个个体存留牙齿观察后发现,其中有两个个体中的3颗牙齿上,有类似剔牙的痕迹。考古专家认为,这些痕迹“不同于浸蚀症状,除了剔牙痕迹外,似无更好的解释”。
  如果属实,这应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国古人剔牙实证。现存最早的牙签发现于1954年,河南洛阳中州路(西工段)遗址的东周墓中出土了8根骨签,经分析确认为牙签。这8根牙签最长的6.9厘米,最短的5.8厘米,出土时混杂在骨叉中,包裹于织物包内,放在铜容器上面。考古报告认为,这些骨签或是“一种食具”。但这种结论与其牙签属性并不矛盾,牙签的功能原本就与筷子一样,可以用来戳取食物,用之取食时的骨签就是一种食具,用之剔齿则为牙签。
  汉魏时用牙签剔牙已十分普遍,东汉末名人曹操就喜欢剔牙。据《陆士龙集·与兄平原书》,西晋人陆士龙在邺城时,曾看到曹操的生前遗物,除了床、席、被子、帽子、扇子等用品外,还有“牙齿纤(签)”,并将所见写信告诉了哥哥陆机。后来他还从“曹公器物”中,“取其剔齿纤一个,今送以见兄”。
  牙签除了“剔齿纤”外,还有剔牙杖、挑牙、牙杖、柳杖、杨枝、嚼杨枝等多种叫法,在这些叫法中,魏晋以后出现的“嚼杨枝”叫得最多,日本至今仍称牙签为“小杨枝”。
  嚼杨枝乃佛家叫法。东晋法显的《法显传》有这样的说法:“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已刺土中,即生长七尺,不增不减。”剔过牙后,将杨枝做的牙签插入土中,竟然能生长,显然是佛门传奇。
  古代牙签有骨制、木制、金属等质地,但都不是一次性消费品,似与筷、叉一样,可重复使用,故古代牙签做得非常精致。1979年,在江西境内发现的三国东吴高荣墓中曾出土一只精美的金牙签,还是两用的,另一端是刷子。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