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白族“风语者” 二战中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5月25日    来源:近报


  抗战中的白族“风语者”
  二战中,窃听敌方通讯成为战场制胜的关键要素之一。1942年,29名印第安纳瓦霍族人被征召入伍,成为美军第一支少数民族情报部队。美军将他们训练成了专门的译电员,被称为“风语者”。他们使用本民族语言,创造出一种日军无法破解的密码。
  而在抗战时期的1938年,滇军也任命过白族士兵担任电话员,有效地防止了日军窃听。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滇军60军将士在昆明巫家坝隆重举行出征誓师大会,开赴抗日前线,其中有不少白族的热血青年。1938年台儿庄大捷后的4月中下旬,日军调集30余万精锐军队,欲歼灭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主力。60军三个师先后到达苏北。军长卢汉在运河南岸的黄家楼设立了军部,军部通往各师、旅、团指挥所的电话线也架了起来。
  日军发现了60军铺设的电话线,派特工窃听60军的军事电话,给60军造成了一定损失。此事被发现后,有人建议:电话兵如果由白族士兵担任,用他们的“家乡话”通讯,可防止日军窃听。卢汉听后立即下令把通讯连的电话员全部换成白族士兵担任,派往各指挥部,用其本民族语言进行联络。
  对于不懂的人来说,白族语言就是一套“密码”,要想破解就得先学会这种语言。日军于是找来语言专家、密码专家和汉奸来帮助分析破译,但不仅这些专家一头雾水,连汉奸也弄不懂这是什么语言。日军情报人员在白族语言面前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成了“聋子”。
  这样,60军不仅稳住了阵脚,还对日军层层防御,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并在掩护第五战区主力部队突出日军重围、安全撤离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据《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