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拔罐的养生经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10月20日    来源:近报


  万红棉,济南市中医医院针灸一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针灸学会刺灸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济南市青年医协理事等。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针刺、艾灸、火针、刺血、拔罐等综合疗法治疗中风病、面瘫、头痛、眩晕、颈肩腰腿痛、胃肠功能紊乱、更年期调理、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不孕症、单纯性肥胖、带状疱疹等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
  见习记者 张珊 

  拔火罐是中医传统的保健项目,因拔罐不像针灸,在穴位定位上有十分准确的要求,作为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拔罐成为了现在很多家庭必备的自我治疗器具,但居家拔罐不可大意,否则,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适得其反。对此,本报记者来到济南市中医医院针灸一科,采访了万红棉副主任医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咨询。
  居家拔罐
抽气罐最安全

  大多数人都知道拔罐简单易行,但拔罐对病症的原理,却并不了解,具体来说,拔罐的原理主要从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除湿排毒五个方面体现。
  对于拔罐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操作方法,形式也多种多样。火罐、水罐、药罐、抽气罐、闪罐、留罐、走罐等都是拔罐的一类,而家庭拔罐常见的有玻璃罐、竹罐、真空抽气罐等。
  竹罐的优点是不易摔碎,缺点是容易漏气、吸着力不大,拔罐后看不到罐内皮肤的瘀血、出血情况。而玻璃罐一般采用耐热质硬的透明玻璃制成,优点是质地透明,可以观察罐内皮肤的瘀血、出血情况,但缺点是容易破碎。塑料抽气罐由罐和抽气器组成,优点是可以避免烫伤,容易操作,是家庭拔罐的不二选择,但缺点是没有像火罐那样的温热刺激。
5—10分钟为宜
并非拔出水疱才有效

  拔罐作为一种副作用甚少的保健医疗手段,但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拔。使用时要视病情而定,皮肤破损者、血液病患者、有肺部基础病(如慢阻肺、肺结核)等患者以及体质太虚弱的病人和儿童、孕妇等,都不宜拔罐。此外,过度疲劳、饥渴、醉酒的人也不宜马上拔罐,因为身体不适时,器官状态不稳定,此时拔罐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应进行适当休息,恢复身体正常状态后再进行。
  根据灌印可看出存在的身体状况。如罐印色紫黑而暗,提示经络不畅或有淤血;罐印鲜红而艳,提示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罐印灰白或无颜色改变,多为虚寒或湿邪。另外,上次拔罐部位的紫红印记没有完全消失的,不应在紫印部位连续拔罐。
  拔罐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拔出水泡。但是拔罐起水泡的原因如能排除时间过长的因素,一般是病情决定的。如寒湿瘀血较重的病人易出现水泡,出泡后病情往往能得到很好地缓解。如果拔出水泡,较小的,三五天后自会干瘪,较大的,可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水泡下缘,排出泡液,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感染,万红棉建议,每次拔罐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为宜,一般不超过15分钟,耐受性强的,可每天拔一次,耐受性差的,可一周拔2-3次。
根据病症定穴位
“哪疼拔哪”不可取

  自己在家拔罐,首先要讲究部位是否正确,绝不是像广告里说的“哪痛拔哪”这么简单。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除了部分疼痛部位的穴位要拔罐外,还要根据疼痛,对症下罐。“有些头疼患者,在面部不宜拔罐,就可取穴在背部。”万红棉说,很多人并不了解人体的穴位分布情况,出现病症后该如何选取穴位呢?
  万红棉介绍,拔罐的穴位要根据病症而定,一般的感冒、咳嗽应取大椎、风门、肺俞、脾俞、中府等穴位;胃痛、腹痛、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应取膈俞、肝俞、中脘、上脘、天枢、关元、足三里等;泌尿系统疾病应取膀胱俞、中极、关元穴等;颈肩腰腿痛等运动系统疾病应取肩贞、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等;五官科及皮肤科疾患应取风池、风门、大椎、下关等。
  这些常见的穴位位置,一般买气罐时附带的穴位图都能找到,切勿盲目下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