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因何“逆袭”并获“大肉”封号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10月27日    来源:近报



  我们现有的优良猪种都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考古学家指出:继在旧石器时代驯化了狗之后,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显然已经驯养和驯化了猪,因此被驯养的猪大约在8千到1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前期就已经出现了。
  为了获得更稳定的动物食品来源,先人开始尝试圈养动物,地上跑的“野兽”驯化成“家畜”,天上飞的“野禽”驯化成“家禽”(传说中的“伏羲氏”时代)。“家”字“屋”中有“豕”(猪),反映了野猪向家猪驯化的历史过程。
  中国人对猪肉的热爱倒是比很多人印象中要晚得多。直到物产大大丰饶的唐代,人们的肉食还是以羊、鸡肉为主。如此局面,都怪中医。梁代名医陶弘景和唐代名医孙思邈都认为猪肉“味苦,虚人”,久食容易生病。但这也间接导致了猪肉成为一种平民食品,因其“价贱如泥土”——这话出自苏轼的《猪肉颂》,接下来两句是“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随着“东坡肉”的发明,猪肉大受欢迎,再加上宋朝羊肉供应逐渐紧缺,猪肉渐渐有取而代之之势。尽管随后蒙古族的南下、元朝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猪肉地位的上升,但它还是在明朝初年成了中国人的首选肉食,并获封“大肉”称号。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