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屡屡“越界”根源何在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12月01日    来源:近报


  继日本神户制钢“沦陷”后,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近日也曝出产品数据造假丑闻。究竟是何原因,让昔日以“工匠精神”享誉世界的日本大企业“集体塌方”?
  有媒体早已预见到日本制造业的不当行为将层出不穷,因为两大因素似乎在怂恿制造商们“越界”:一是日本企业面临来自外国竞争对手不断增加的压力;二是日本2006年通过的《告密者保护法》增加了不当行为被曝光的可能性。
  日本分析人士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经济增长长期放缓是一个主要因素。它迫使日本公司改变商业模式,不惜走捷径。20年前,日本企业还专注于增长战略。后来他们逐渐意识到,经济将不再强劲增长,这意味着企业必须集中精力进行重组、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专家表示,提高效率得努力使得管理层急功近利,甚至不惜挑战质量管控的底线。由此可见,日本品牌在夹缝中求生存,急于求成和粉饰业绩,是导致日本制造业近年来丑闻不断的根源。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吴寄南表示,丑闻频发与日本制造业的企业文化、劳动力队伍结构变化有很大关系。
  从企业文化方面看,以往制造业注重“现场为主,质量优先”,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利润至上的观念愈发突出,企业为此不惜偷工减料、弄虚作假,让企业文化变了质。另一方面,日本企业内部等级森严、层级过多,而非扁平化管理。“大企业病”会导致很多基层的一线问题无法反映到最上层,信息上传下达费时费力,容易积小患酿大祸。
  从劳动力队伍结构变化上看,大量使用同工不同酬的临时工和派遣人员成为一大问题。20年前,临时工人数在身处制造业第一线的劳动力比例为20%,现在约为80%。临时工的工资通常是正式工的三分之二或一半,而且一旦企业经营状况欠佳,他们往往成为第一批被淘汰者。凡此种种,让他们缺乏归属感,日产公司大量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出厂检验手续的丑闻最能说明问题。
  而日企的隐瞒谎报等,则暴露了日本企业管理监督不力、“家丑不外扬”的通病。
据《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