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琳娜:以创新中国音乐为使命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4月20日    来源:近报


  歌唱家龚琳娜和作曲家老锣是大家眼中一对珠联璧合的音乐伉俪。从“神曲”《忐忑》开始,龚琳娜和老锣在弘扬传统中国音乐的同时,也不断做着新的尝试。而他们创建龚锣新艺术乐团也正是以创新中国音乐为使命,参加《国乐大典》对他们来说也是收获颇多。在中国新艺术音乐路上,两人的音乐理念完全融合,互相支持。
带着创新的意愿参加节目
  记者:组建龚锣新艺术乐团的初衷是什么?对于乐团在《国乐大典》上的表现满意吗?有没有给乐团设定名次目标?
  龚琳娜:在2002年我和老锣开始准备走中国新艺术音乐路的时候,我们就坚定不用伴奏带,不用卡拉OK,不假唱,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乐队来现场演奏,一起合作有生命力的新音乐。
  至于乐团在《国乐大典》的表现,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乐队音乐家齐心协力地去参与,他们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排练、走台、选曲,而且带着创新的意愿去参加的。
  我刚开始就给乐队的人说你们参加电视节目,可能第一次就会被刷下来。因为你们代表的是新的音乐,观众对新的音乐的认知是有一个过程的,电视台认为观众更喜欢熟悉的。但是龚锣新艺术乐团的宗旨是开辟新路,给中国的音乐、国乐带来新的血液,这才是一条我们要走的路。
  记者:这档节目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龚琳娜:曾经CCTV有过民乐的比赛,但是比的都是个人,而《国乐大典》更多的是集体的智慧,强调的是大家一起合作的音乐。我觉得现在中国尤其是国乐把乐器结合在一起是非常有魅力的。
  录制这档节目对音乐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既展示自己新的作品,而且大家要一起努力,音乐家要集自己的技巧、精力、情感于一体。每一次演完以后,他们都会告诉我他们的收获。
  记者:每一期几乎都有一些新的创意,您和老锣在音乐创作中是不是很注重创新?
  龚琳娜:参加《国乐大典》,老锣几乎为乐团创作和编配了所有的作品,作曲家在背后是非常努力的。我所能做到就是不断鼓励音乐家们坚持做自己以及去现场为他们加油。
国乐缺乏新作品
  记者:请问龚老师,您认为国乐的魅力是什么?现在认为国乐还有哪些不成熟之处?
  龚琳娜:国乐的魅力在于它丰富多彩的音色,比如就拿一个胡琴来说,这个京胡、板胡、二胡、高胡、四胡,不同的胡琴制作方法不一样,出来的声音当然就不一样,而且它跟不同的戏曲、方言结合拉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所以中国乐器丰富多元的音色以及它的韵味是很多的。
  国乐的不成熟之处在于现在极缺新作品,不是根据小民歌改编,不是一个流行音乐。而且缺少室内乐队,缺少一个一个独立存在的乐队,而这种乐队不应该是一个体制内被养起来的,这种乐队应该是观众为之买票,大家愿意来听现场的。
  记者:您和老锣的牵手在大家看来也是一种中西合璧,平日能在对方身上吸取和学习的东西多吗?彼此的音乐理念是怎样的,会怎样把彼此的长项融合起来呢?
  龚琳娜:我和老锣的合作实际就是中西文化的一个合并。他在作曲的方法上有他的逻辑和结构,而且因为他经常到中国各地采风,他做中国音乐已经二十多年了。他觉得用音乐是最好的一种软性的方式,是人们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友谊桥梁。我们俩的合作是完全融合的,他是为中国音乐服务的人,而我是唱中国音乐的一个歌者,我们的龚锣新艺术乐团的每一位音乐家都有这样的使命感,就是创新中国的音乐,在世界上发出中国真正优秀的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