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里的“抄袭”张

近报 新闻    时间:2017年12月01日    来源:近报


  张爱玲作品里的“抄袭”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在海内外都拥有大量读者。但大量读者不知道的是,张爱玲有些作品竟有“抄袭”现象。
  1950年,张爱玲为上海的《亦报》创作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十八春》的时候,第一次没有用自己的真名,而是用笔名“梁京”。张爱玲晚年移居美国之后,从1966年开始改写这部小说,名字也改为了《半生缘》。张爱玲在给朋友宋淇的一封信中,提到《半生缘》其实是根据美国作家马宽德的小说《普汉先生》改写的。
  伊北的《仿袭张爱玲的创造力》一文指出:“对比《普汉先生》和《半生缘》很有意思。从文风看,张爱玲短篇小说的文风,走的是华丽风。但到了《半生缘》,她的文笔忽然转变成淡雅,这一点与《普汉先生》淡淡的忧伤不谋而合;其次,两书的结构十分相似。《普汉先生》中是波士顿和纽约的双城记,《半生缘》中,则是南京和上海。人物关系的设置,更是惊人雷同。普汉对应世钧,玛文对应曼桢,凯对应翠芝,比尔对应叔惠。场景和情节的设计也有许多重合。还有细节,比如狗,比如煤气味道,比如行李箱,等等。最令人咂舌的是‘金句’。张爱玲《半生缘》中那一句荡气回肠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竟也是直接从《普汉先生》中翻译过来的。”
  美籍华人作家水晶先生1973年出版的著作《张爱玲的小说艺术》一书中,有一篇文章《蝉——夜访张爱玲》,里面写出他与张爱玲交谈时,曾当面指出张爱玲的中篇小说《怨女》,里面的“圆光”一部分,似是直接从《歇浦潮》(海上说梦人1920年在上海出版的通俗长篇小说)里“剪下来的”,她立即承认有此事,她说她看《歇浦潮》是在童年,“圆光”这一段,似是下意识滑进《怨女》书中的。
  另外,1956年至1962年,张爱玲经宋淇介绍,为香港一家电影公司写了十部电影剧本,有几部也是将外国小说改编成中国内容的,如《情场与战场》等。
  当然,张爱玲的“抄袭”,是在改写和仿袭,依然有自己的创作在里面。    据《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