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的那些“小道理”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2月02日    来源:近报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
  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5.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6.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
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
  7.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8.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
  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9.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李密传》)
  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1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11.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
  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12.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13.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据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