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暴君之名或源自儒生进谏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2月02日    来源:近报


  秦始皇暴君之名或源自儒生进谏
  关于秦始皇的描述,最原始的文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明,秦始皇陵与司马迁的记载之间有很大的契合度,司马迁所写的秦始皇陵的事情基本上是靠谱的。按照司马迁的说法,秦始皇陵前前后后修建了将近40年,“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
  但经过多年的考古勘察,司马迁对修建秦始皇陵的描述多少又有一些夸大其词的成分,这可能是因为司马迁想给汉武帝献谏言:您不能大兴土木,不能劳民伤财,不能这么建陵墓,您看看秦始皇就这么干的,结果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这其实是一个妖魔化秦始皇的过程。这个过程从秦灭亡就开始了,一直到司马迁集大成。批判秦始皇的人当中,有几个著名的人物:贾山、贾谊、陆贾、董仲舒、司马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都是儒生。  据《解放日报》
  李延年济南抗日得重用

  李延年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升官最快和最受蒋介石信任的人之一。究其原因,在作战中能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又肯卖命,是李延年能够长期维持蒋器重的“法宝”。
  “二次北伐”时期,各路军队向济南发起总攻。北洋军阀张宗昌弃城而逃,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在济南日侨,派重兵由青岛登陆,乘机抢占济南普利门外商埠地区。
  5月1日北伐军进入济南。后续蒋军在向城内集结时,不断遭到日军的杀害和留难,特别是5月3日一天之内,日军就杀害我军民4000余人,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5月7日,蒋介石召开秘密军事会议,议决继续“北伐”,并命李延年和邓殷藩两个团留守济南西门南北两段,狙击和牵制日军,以掩护北伐军北进,并亲口对李延年说:“你至少要固守两天以上,并且一定要等到日军真正向城内来强行进攻之后,你才可自动地与苏(宗辙)部向泰安方面撤退。”李延年接受命令后当场表示:“一定死守济南城。”
  不久,李延年发现日军准备猛攻济南内城西门,李延年率部血战48个小时,终于按蒋的部署完成了狙击和牵制任务,使李宗仁部顺利渡过黄河。蒋介石很是挂念李延年,他在5月10日的日记里写道:“闻倭军攻击济南城甚烈,不知李(延年)团死伤如何?”
  10日,蒋介石“速即放弃济南城”的命令到达后,李延年部才开始撤退,李延年率部突围出济南城时,已是11日凌晨。
  此战奠定了蒋介石对李延年器重的基础,蒋介石曾当众表扬道:李延年临危受命,临难不惧,令人钦佩。后来蒋介石还多次在黄埔军校毕业典礼上讲:“李延年是黄埔军校的模范学生,大家要向他学习。”  据《人民政协报》
  琅琊究竟是什么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2》的热播,朋友们一定会心下有了疑问:琅琊到底是什么?简单而言,琅琊就是个地名,古代写作琅邪,亦作琅玡,主要指今山东东南沿海地区。
  琅琊这个地名十分古老。最先的琅琊指琅琊山,据说是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琊山上。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距今已经三千多年了。
  琅琊地名非常多,不单有琅琊山,还有琅琊台、琅琊邑、琅琊县、琅琊郡、琅琊国、琅琊道等。琅琊台在《史记》中称观台,明显就是对天文台的别称。其起源跟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有关,史载勾践为了争霸,迁都到琅琊,“立观台以望东海”。后来秦始皇在琅琊山上筑琅琊台,据说先后有秦皇汉武等九位帝王驾临此台。琅琊邑乃春秋时齐国所置,秦朝又设了琅琊县,同时为琅琊郡的治所。
  琅琊县、琅琊郡直到唐代才消失。东晋时还出现过侨置南琅琊郡,所谓侨置是古代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为其重建州郡县,仍用其旧名的行政管理制度。琅琊国出现在西汉初年,是汉朝的同姓诸侯国。两汉、两晋都有琅琊国,晋朝的琅琊国尤其著名,不单出了八王之乱里的赵王司马伦(始封琅琊王),还出了包括东晋建立者晋元帝司马睿在内的五位皇帝。
  琅琊还是许多名门望族的郡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诗里提到的王家就是琅琊王氏,这个家族几乎主导了东晋到南朝的历史,名人有王祥、王戎、王导、王敦、王羲之、王献之等,无怪乎当时有民谚讲“王与马(司马)共天下”。此外,琅琊颜氏是孔子弟子颜回后人,琅琊诸葛氏则出现了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诸葛恪这些名震三国的牛人。
  电视剧《琅琊榜》虽是架空历史,但多少还是有些历史影子。这个琅琊阁不可能指琅琊台,南朝只有刘宋短暂拥有过山东,琅琊山和琅琊台不可能归属梁朝。但在梁朝版图内安徽滁州确也有另一座琅琊山。传说,西晋伐吴,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这才有了第二座琅琊山。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描写的就是这座琅琊山。想来,这琅琊阁大概跟醉翁亭相邻。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