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 山东的“北海币”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3月02日    来源:近报


  抗战时期
山东的“北海币”

  抗战时期,各根据地对外除了军事战线的斗争,还采取各种经济方式维持根据地的稳定,“货币斗争”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山东自古以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海岸线长,海盐产量大。盐在生产力特别是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是绝对的战略资源,而且它不像水或者粮食,不是哪都有的。自管仲开始,国家政权只要掌握盐、铁等几种战略物资的专营专卖,也就可以掌控天下的铸币权。
  山东是抗战时期中共唯一的全面控制了战略要点的省份,这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海盐的生产销售。军火、药品在当时尚有几条渠道可供选择,可食盐只此一家。山东分局随即在根据地实行了食盐统购统销——想买盐必须用北海币。
  在食盐统购统销之后不久,花生油也被纳入了山东分局统购统销的范畴。这样,敌占区的商贩为了获得食盐和食用油,就不得不想方设法把药品、钢铁甚至军工原材料运进根据地以换取北海币,用来买盐买油。为此日伪当局不得不加大对根据地的封锁力度,但负责巡逻的伪军对此通常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也需要吃盐吃油,也需要八路军的北海币。不止于此,在大量战略物资流入根据地的同时,原本在根据地流通的面值几十亿银联券,最终被挤出了根据地,重新流入敌占区,从而加剧了敌占区的通胀。
  几个回合下来,北海币不仅完全守住了山东根据地,而且由于币值稳定,周边国统区、敌占区的百姓、商户也都纷纷储备北海币,1947年法币信用彻底崩溃,解放军尚未进上海,解放区的北海币就已经进了上海。 据《老年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