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902

亲历筹建第二个核武器基地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3月16日    来源:近报


  我国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代号叫902,1965年在三线建设大会战的背景下开始建设。我是第一批参加902基地建设的亲历者之一,当年筹建的一些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接令赴川
  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青海湖边的金银滩,代号221厂,从1959年开始建设,到1964年10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但是,由于221基地的前期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选点和建设的,他们对这个基地的情况了如指掌。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扬言要对中国核基地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党中央为了预防万一,决定在四川地区建设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代号叫作902工程。
  来川之前,我在221厂担任行政处副处长。1965年4月的一天傍晚,副厂长王志刚找我谈话说:“中央决定我们单位到四川搞三线建设。今天下午刚开完党委会,决定抽调一批干部,由刁筠寿书记带队去,其中也有你。”5月初的一天上午,我们这批赴川干部在221厂机关办公楼东面集合,厂领导和机关各部门有100多人为我们送行。我们这批共有50多人。刚到四川的时候,我们单位的对外名称是国营曙光机械公司。我们这50多人在绵阳宾馆住了一段时间后,又转到了绵阳地委招待所,在这里既住宿又兼办公。

  选点安家
  我们这批干部来后不久,领导宣布成立了902工程工作委员会和902基地指挥部,由刁筠寿同志任工委书记兼指导长。袁冠卿和苗兆瑞同志任副书记,徐庆宝、田子钦、李英杰同志任副指挥长。在这段日子,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是要在绵阳专区所属各县的山区给指挥部和各研究所选点。当时中央给三线建设规定的方针是“山”“散”“洞”,也就是基地机关和下属单位要分散在山区的隐蔽处。此前,刁筠寿、李英杰等领导已经来做过一次选址勘察,初步确定把基地分布在娘阳专区所属的梓潼、剑阁、江油、安县等县的大山深处。我们来到绵阳之后,要做的就是在前期选址的基础上,再做具体的选点工作,也就是要选定基地指挥机关和各个研究所的具体地点。为此,先要向这几个县城派出工作组,与地方领导进行前期接洽。
  6月初的一天上午,总指挥刁筠寿书记找我和陈成玉等同志谈话,叫我带一个工作组去梓潼,陈成玉带一个工作组去剑阁,还有两个同志带工作组分别去安县和江油。我接受任务后,和工作组的曾繁文、王宏达、蔡景兆、郭兆祥等同志第二天就出发前往梓潼。梓潼县与绵阳毗邻,县城在绵阳东北方向约50公里。我带工作组成员乘一辆地方汽车,在绵阳城东渡过涪江,那时江上还没有桥梁,汽车是在一艘很大的摆渡船上过的江。当我们拿着介绍信来到梓潼县委大院时,受到了县委书记薛斌奎的热情接待,县里已专门成立了支援重点建设办公室,简称“支重办公室”,由副县长张正华任主任,具体工作由副主任谷正洁等同志专门负责。在梓潼县委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党政机关在县委大院腾出一栋办公楼,并把县委招待所的一半房间让出来专给我们使用,这样就使我们在梓潼有了最初的落脚之地。
  6月下旬,221厂党委书记兼厂长李觉将军和副厂长吴际霖,以及902指挥部的刁筠寿、袁冠卿、苗兆瑞、徐庆宝、田子钦和李英杰等众多领导都来到了梓潼,住进了县委招待所。他们是专为选择各研究所的地点而来的。根据中央的要求,选点的原则是“依山傍水扎大营”,也就是第一要选择谷深林密的山沟,这是为了隐蔽;第二要尽量靠近河流,这是为了解决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第三必须是大的山沟,一个山沟要具有容纳一个整建制研究所包括数千人独立开展工作和生活的布局功能。因为事关重大,所以领导们几乎悉数到齐,亲自来进行勘察和选点工作。

  初步建成
  902指挥部在梓潼安家,并且完成选点工作之后,在二机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包括二机部二三公司、二四公司和西北二公司,还有工程兵8342部队等两万多人马的各路建设大军,陆续开进了梓潼、安县、剑阁等县的山沟,先从修筑公路入手,正式开始了902基地的三线建设。
  1966年4月,我又接到指挥部领导交给的新任务,被派到六所去参加筹建工作。六所的地点位于梓潼县和江油县交界处的两条山沟里,北沟属江油,南沟属梓潼,都紧靠潼江。根据902指挥部的指示,在这里成立了第11分指挥部,由西北二公司谢权武任分指挥长,我们单位的张奇华任党委书记,张循时、张兆贤任副书记,我和蔡慈波任副指挥长。筹建初期,分指挥部只有我们领导班子成员及十几名工作人员,在北沟当地的农村供销社临时租用了几间房子住宿兼办公。谢权武带领的二公司施工人员有几百人,在当地租房不够,又搭了些帐篷。不久后,我们在北沟的山坡上盖起了几排“干打垒”房子,分指挥部就搬了过去。
  1966年下半年,为了选定各个生产车间、实验室和生活用房的具体位置,我们分指挥部的几个领导几乎天天在北沟和南沟之间奔波。当时公路还没有修好,两沟之间只有一条十多公里的狭窄山路,我们都是背着军用水壶,手拿一根木棍,在崎岖不平的林间小路上步行来往,每次都不免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同时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和防备毒蛇的侵扰。就这样跋涉勘察了几个月,大体规划了各种房屋设施的位置,再由设计院作出图纸方案和任务书交给施工单位。至1966年四季度,基本建设便在两个山沟里全面展开了。与此同时,902地区的其他山沟也都成为工地,只见到处都在修公路、盖房屋、架电杆、铺管道,呈现出一片紧张而有序的繁忙景象。虽说当时三线建设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在党中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下,人们的情绪都十分高昂,个个精神饱满,工作干劲十足。
  1967年春节过后,六所南沟已经建好了几栋二层和三层的红砖楼房,还建起了几座车间厂房,我们分指挥部便从北沟搬迁到了南沟,并在这里陆续建立起了各个党政机构。这时,从221厂调来的干部职工大批来到,住房不够,我们就让有家属的职工在楼房居住,我带领上百名单身职工暂时住进了一个大车间里,在车间中间拉上一个大布帘,男女分住两边,直到入秋后才搬进新竣工的楼房中。
  排除干扰
  就在这时,“文化大革命”运动也冲击到了902基地。有些职工成立了造反派组织,把我们领导干部都打成“走资派”进行批斗,批斗完后还要继续抓工作。分指挥部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蔡慈波难以忍受批斗凌辱,跳到潼江里自杀了。由于两派之间搞派性斗争,随便不干工作,许多工作都处于半停顿状态,但是我分管的后勤工作却不能停,尤其食堂一天也不能停。有一天我带一辆卡车到20公里外的复兴镇赶场采购粮油和蔬菜肉蛋等副食品,返程时遇下大雨,潼江水位暴涨,漫水桥被完全淹没,贸然开车过桥极有可能被湍急的江水冲走。然而若不及时赶回,非但影响职工生活,而且我还会被扣上新的罪名。司机田师傅看到我焦灼不安的样子,毅然决定冒险开车过江。当他小心翼翼驾驶着满载食物的卡车在江水中缓慢行进时,我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上,直到安全过江才放下心来。
  可是,尽管我们这样艰难地坚持工作,却难以扭转整个局势的混乱,加上四川地方的派性斗争逐渐发展成为大规模武斗,严重影响了整个基地的正常工作和工程进度。好在党中央及时采取措施,将902基地划归国防科委领导,对内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研究院,对外番号是总字819部队,加上基地领导尽力排除干扰,坚持搞运动不能影响主要工程项目,并且坚决不允许基地人员介入地方派性斗争,这才缓解了“文革”对我们的冲击,最终经过几年艰苦努力,使基地在1969年初步具备了开展实验和生产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第一个核基地221厂的主体在1969年陆续从青海搬迁过来,按照不同专业分工进驻到各个研究所的山沟中,这标志着第二个核基地正式建成使用。
  此后,902基地承担起了全面开展核武器研究、试验和生产的任务,原子弹和氢弹的武器化定型和小型化中子弹研制等重大成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这些成果,对于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都有重要作用。我作为一名年已九旬,参加过221和902两个核武器基地筹建工作的老同志,抚今追昔,一方面因自己曾经为这个事业尽过一份绵薄之力而感到自豪,一方面也期盼随着我国国防技术日益先进和国防力量日益强大,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作者李修福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离休干部        据《百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