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批太监最后去了哪里?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3月30日    来源:近报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最后去了哪里?
  有记载说,最后一位清朝太监孙耀庭于1996年在北京后海的广化寺归西,因为他总算是有些头脸的、侍候过宣统皇帝及皇后的高级别太监,所以他的死被算作一段历史标志性地结束,也就是说,从此世上再无太监。
  飞黄腾达的太监是极少数的,大多数走入深宫后便是一生的苦役劳作,他们年老体衰离开皇宫后,大致流转至三个方向终老。
  第一类是被至亲接纳,回到故乡养老的极少数太监。这些人是极个别的幸运者,因为太监入宫基本上为亲人不耻。
  第二类是极少数的高级太监管家,这些人比较伶俐能干,又能攀附上宫内关系,一生工作攒下了些资产,在京城买房置地,甚至娶老婆收过继儿子。有闲不住的继续受聘给有钱人家做管家,颐养天年时也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第三类属于中下层,就是投奔并依附散落于京城各地的庵庙寺院,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等待生命终结。
  今天的中关村号称“中国的硅谷”,倒回几十年却是一片荒凉的坟场,而且是以太监墓闻名的坟场。
  中关村坐落在永定河故道之上,有时断时续的旱河,因为低洼曾是一片自然沼泽,没有多少人烟。出于河流故道的缘故,这里曾叫“中湾儿”不知何时起被太监们看中,就不断有太监购买,称为“义地”,修建各类小小庙庵。太监们身体灵便尚能活动的时候就来上香祈福,诚心供养,年老体衰就扎堆生活彼此照应,死了就埋葬在附近。由于太监也被称为“中官”,所以从“中弯儿”到“中官屯”或“中官村”如此延续。
  从中关村这个例子可知,太监们年老之后只有相互依靠彼此取暖,那么何人何地能够收容那些并没有聚下足够资财且年老无依的出宫太监呢?
  当年没有养老机构,也没有收容院,有的只是寺院。在明、清及民国,北京城大大小小的寺院庙庵有几千个,凡是修佛、道或其他民间鬼神的太监均可以投靠适当的场所。佛、道宣扬的众生平等且修好来世的思想,正好契合了太监们开脱自己悲惨命运的本愿。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的寺院是与太监们的供养有关的。它们一方面收纳信众供养以助香火,另一方面也是太监们为年老退休之后寻到一方归隐养老之所便长期积累资粮的地方。
  立马关帝庙作为北京西规模最大的太监养老庙,接纳了众多没钱的老太监,慈禧后期的太监二总管孙玉贵,也在慈禧去世后随同李莲英出宫,就落户在立马关帝庙。他用自己积攒的银两为寺庙购买了周边六百八十亩稻田,与他的徒弟及众多还有劳力的太监以种稻为生,直至1926年去世。
  以口述自传拍过电影《中国最后一位太监》的著名末代太监孙耀庭,也是寄居立马关帝庙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土改运动时,太监们因为有稻田庙产被划入地主阶级,他们被集体轰至长河东岸的长春桥村,也就是说他们从长春桥跨河,从西侧的关帝庙搬至东侧的长春桥村。居住在这一带的人回忆,20世纪50年代长春桥村一带有高低土坡,偶尔会看到面色苍白、老迈体弱的太监在那里散步。再后来,他们被集中到万寿兴隆寺及后海广化寺生活。      据《文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