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里的外国人在清朝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3月30日    来源:近报


  清朝官员里的外国人

  在清朝时期,许多外国人曾在中国任职、入籍。他们穿清朝的官服,行中国的礼仪,甚至按照中国的生活方式生活。
  汤若望30岁那年就换上了中国服装,取了中文名字,先后被清政府授予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等职务,雍正朝追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康熙的科学启蒙老师、比利时人南怀仁,是官至正二品的工部侍郎,在北京去世后,也如同本国重臣一样,被赐予谥号“勤敏”。
  确实,清政府是把关系亲密的“客卿”看成本国臣民的。也有主动提出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发明了西方二进制的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看到在华的传教士寄给他的太极八卦图后,带着崇拜的心情,写信给康熙皇帝,请求加入中国籍,并建议在北京建立科学院。但没有明确记载他是否如愿。刘体智在《异辞录》中记载,在平定伊犁的战争中,戈登放弃了英国军籍,加入清军,被视同中国高级军官对待。而在帮清政府镇压太平军时的戈登,是英国皇家工程兵部队的军官,对英国政府负责。
  但清政府对“客卿”也会提出一些要求。英国人赫德1864年10月18日的日记记载,清政府为表彰他在镇压太平军中的突出表现,决定奖励他一个三品“臬台衔”,并劝他“更换服装、服色、结婚和在中国定居,等等”。赫德在日记里还说,清政府要为他张罗一个中国老婆,好让他“安心”在中国效力,希望这个能干的英国青年被中国同化甚至“归化”,成为中国人。但遗憾的是,赫德娶的是英国妻子,并没有使他成为中国人。
  《汪穰卿笔记》中记载,在清政府还没制定外国人入籍的法规之前,邮传部所雇的工程顾问、法国人沙海昂请求加入中国籍。起初大家很纳闷,后来才渐渐明白:原来他在西直门外京张铁路旁购置了很大一块土地,但他还不满足,又在京汉铁路旁购买了一大块地皮。没有中国籍,不好在中国购买大量土地,所以他要求加入中国籍,但是,他依然不放弃他法国人的身份。
据《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