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养成热度高就怕是昙花一现

近报 新闻    时间:2018年04月13日    来源:近报


  为期四个月的《偶像练习生》在狂欢和争议中落下了帷幕,9位“国产”练习生就此出道。未来,他们将会为品牌代言、出演团体综艺、推出音乐作品等,而在这背后,则是国内不断成熟的粉丝文化。可以说,《偶像练习生》的爆红,也代表国内日趋成熟的粉丝市场与正在形成的本土偶像制造体系正式相遇。
  《偶像练习生》这档选秀综艺在播出之初,网络上就有不少冷嘲热讽,殊不知从第一集开始,节目组为选手们准备的人设剧本就已经开始运作了。随着比赛进程和节目剧情的不断深入,粉丝们各自为营,pick(挑选)心目中的偶像。
  “死忠粉们”奋力为偶像“刷数据”(包括官方投票、视频数据、社交媒体数据),而且进行了有组织有规模的后援会集资。这些资金将作为应援行动的物资支持,包括广告牌制作和投放、应援周边等等。甚至还有奋斗在节目基地、舞台和各大机场的粉丝代表,阵仗之大应该会令不少出道明星自愧不如吧。
  对于不熟悉“饭圈”的观众来说,这似乎太过疯狂,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一档节目能够引起这么大的波澜。但是对于了解过“饭圈”的人来说,《偶像练习生》的爆红,正是国内日趋成熟的粉丝市场与正在形成的本土偶像制造体系正式相遇的标志。
  跟第一代选秀真人秀相比,节目核心不再是技能的比拼,而是侧重于艺人养成。节目的剧本走向就是一群准艺人如何登上最终的舞台,这和粉丝经济的逻辑是一致的——让粉丝参与到偶像制作的过程中,投入精力和财力,使得粉丝和偶像之间存在着隐形的契约关系。
  并且,节目选手更加注意人设打造和“圈粉”策略,因为这些才能够制造故事,通过镜头的剪辑塑造选手的性格,制造记忆点,甚至每一次的花絮都能对第二天的投票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粉丝总是喊话节目组公平分配镜头的原因。
  对于播出平台而言,《偶像练习生》为爱奇艺带来了收视、观众群、商业合作、艺人品牌以及未来一年无法想象的团体收入。但对于一个视频网站和制作公司来说,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谨慎对待的地方,“出道即高峰”并非是一件好事。
  对于各大经纪公司来说更是如此,练习生出道以后该如何发展?没有打歌舞台,没有已经成熟的偶像音乐体系,没有本土偶像包装的经验,这一切该如何安排都还是一个未知数。对于还未出道的练习生来说,2018年可能更加重要。
豆包